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31日 10:45:42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第一乐章。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呀呀学语到嬉戏玩闹,每一个憨憨的笑容,每一句稚朴的言语,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我们究竟该展示给孩子一些什么呢?是温馨的家庭氛围与高雅的个人修养;还是硝烟弥漫的莫名争吵或者品行不检点的示范?是一个饱含温暖、友爱、宽容的美好世界;还是一个充斥虚伪、自私、冷漠的天地?是一颗颗高尚晶莹的心灵,还是一个个市侩平庸的灵魂?幼儿的眼睛,是一面明净的镜子,映照着他所见到的五色斑斓的世界。幼儿的心灵,是一张无暇、纯洁的白纸,正准备人生起步的描摹,而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也许就成为这张白纸上的第一笔。

作为年轻的父母、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及至社会上的每个成人,怎样来细致呵护、耐心培育这些娇小然而充满生命力的嫩芽呢?

一、要营造一个“爱”的家庭环境

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环境,更为孩子创设了伴随其成长的精神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的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家庭中的不和、离异、分居都会导致孩子情绪上的人格失调和行为不良。

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应该为孩子营造爱的氛围,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是人类最重要,最尊贵的感受,被称为“人性的结晶、宇宙的精华”,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是造就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曾有心理学家提倡给孩子三种食品:营养、知识和爱。对孩子来说,爱是安全的保障,快乐的源泉,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也是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孩子是渴望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爱的核心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与关爱。

二、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养观

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而自己又往往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们,大量资料表明,在传染病得到世界性的控制后心理健康问题已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在人类疾病中有70%以上与心理是否健康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是心理疾病大流行。从一个全国性的调查来看,儿童青少年中心理适应不良的占人数的1/3,在4—16岁孩子中行为异常发生率为12.7%。在1141名孩子中有27%在过度教育下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独立意识等心理障碍;在3000名4—6岁孩子中有24.2%怕去幼儿园,有23%有怪脾气,而生理上的疾病仅占1.3%;在1000名学习困难的差生中92%是非智力因素影响和心理障碍造成的。

据学者研究400年间301位伟人,他们不仅智力高,更重要的是无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挑战新世纪,要求每位家长全面更新幼儿教养观,要让幼儿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为基调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核心,也是个体实现社会化与个性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家长应树这样一个教养信念: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因此,家长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养态度与方式。支配型、放任型、溺爱型、过度教育型的教养态度是不可取的,民主型家教是一种较好的方式,父母对孩子既有严格要求,又尊重孩子的独立愿望,这就象放风筝一样,让孩子有自由飞翔的机会,父母则是掌握手中的线,随时调整风筝的方向而已。这样的孩子心理比较健康,有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和创新精神,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从孩子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付出的关爱才有可能得到回报。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