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课程!她们让孩子明白:责任、辛劳、博爱、友谊、互助、积极向上……
那么,我们又能够从大手牵小手的活动中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呢?
一.家长这一称呼绝对不是代表拥有随意打骂孩子特权的“令箭”。我们应当用文明的方式解决文明社会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因为在大手牵小手活动中,老师规定绝对不能对弟弟妹妹们“动粗”,他们做到了,而我们呢?
我觉得我是一个相对十分民主的家庭了,自从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之后,一向听话乖巧的儿子却常常在我对他大声发令的情况下抗议:“你不要这么凶好不好?”“你不要骂人”“大人不应该这样子嘛”等等。他的举动提醒了我,家长不经意的急躁、训斥、发号施令、居高凌下、惟我独尊的简单处事方式,表面上看是“拿捏”住了孩子,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心服口服,只不过是慑于大人体格上优势和不讲道理的“霸道”而被迫接受。可见,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利多于弊。
二.为孩子提供通畅渠道表达孩子合理的意愿。
通过大手牵小手活动,孩子们明白了尊重他人意愿的原则。所以我听见儿子在和别的小朋友做游戏时,不再像以前一样,给他什么角色就不折不扣地接受,他学会了说“不”或者“换一个吧”。他在给到我们家做客的小朋友安排活动时,也会问:“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赛车吧”。是孩子告诉我们,体现人类文明的人性化、人文关怀其实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体现,只要你是真的从他人角度考虑那么一丁点儿就足矣。
三.科学技能的培养上要考虑效果。
自从中班开始做公文练习以来,儿子的成绩一直是全班的倒数“第二集团军”的“铁杆成员”。一度我们很着急。以前我们让他在家里做公文时,如果他正在玩的兴头上,自然不情愿,只是用哭来表达抗议。但是大手牵小手教会他提出合理的要求。他说:“你们也应该做作业”。这样就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休息和娱乐的权利。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安排孩子的课外学习。要让孩子参与选择的行动。不要随意打断他,哪怕是他的游戏有多么幼稚,实际上幼稚不幼稚,我们没有发言权。大班的孩子拥有绝对的能力去判断。
四.我们的孩子牵起弟弟妹妹的小手时,同时也承担起一份责任和义务。
自从儿子上大班后,随着他在学校地位的“升级”,我觉得有必要培养孩子真正地关心他人或个人之外的事情。要从小“孝敬”长辈,而不是嘴上叫得好听。自从学校搞了这个活动后,儿子真的常常会说:“你需要我帮助吗?”“你有什么困难?”。甚至有一次周末,我起早床为贪睡的父子俩买好香喷喷的生煎包在围裙里。儿子起床后,吃了一个就放下重新包好。中午他很快饿了,我们奇怪的问:
“你不是已经吃了四个生煎吗?怎么这么快就饿了?”
他说:“我只吃了一个?”
“为什么?”
“我舍不得,给爸爸留的。你们很辛苦!”
记得当时,一向坚强的爸爸立马扭转头,我也一时语噎。通过在学校享受“地位升级”的活动,也让孩子自然而然学会关心他人的责任和义务。让他懂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自然属性,也是社会责任和义务。
五.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可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就是一堂生动的说教课。
大手牵小手活动也让孩子发现有些小朋友任务完成得不够“圆满”。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调皮蛋。如果他表现不好,弟弟妹妹自然就是“剥夺”他的指挥权。直接结果就是优化组合,“下岗待业”“反省自我”。孩子都是要面子、以当大为荣耀的。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小朋友的指点,尤其老师的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