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女今年六周岁,刚上大班。一日见她在专心地看活动课本,就随口问:“你念这么多书干什么啊?给谁念的呀?”她略加思索就说:“先给我爸爸念,再给妈妈念,再给舅舅念,再………”我打断她问:“你不给自己念吗?”她很干脆的说:“不给,我又不喜欢念书!”
听孩子这样说,当时觉得挺可爱,可仔细一想,孩子给别人念书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给孩子布置从家里带一些活动需要的东西。可每天总有些孩子忘记,我听到孩子最多的解释就是“我忘记了”,并且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听到家长的解释就是:“都怪我,孩子昨晚跟我说了,你看,今天早上一忙,我给忘了,下次不会了啊!”
我们布置的任务是给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学习准备材料、搜集资料,却无意中转移到家长的身上,而多数的家长也都乐意为孩子的任何事情操心,更何况是学习上的事呢。这样,我们布置的一些任务就失去它的意义了。尽管孩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中心,可是作为大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孩子一旦离开家庭,今天来到学校或者明天走向社会,哪怕是小皇帝也得服从集体需要,不会再是中心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人生的开始,作为老师,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具体到活动中,我们可以预设好活动过程,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跟着孩子的思路走,活动孩子感兴趣的、想知道、想探索的事情,让孩子主动探索,要做好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是生活,靠的都是自主,而不是被迫,所以要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自己的事,需要自己来做。
作为家长,往往把学习的希望放在学校里,却忽略了孩子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里的,孩子的日常生活对养成好习惯和形成正确的认识更为重要。在生活中要明确:孩子的事无小事。即使看起来是很小的一件事,可能恰恰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呢,千万不要忽略生活中的小细节,这正是他学习的最好课堂。作为家长也不应定下所谓的“理想”,让孩子去高攀,应在这个孩子性格习惯养成的时期,让孩子认识到:学习就像吃饭、穿衣、洗手、洗脸一样,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孩子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大人再给予爱、理解、尊重和适当的帮助,孩子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