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摆在刚做家长的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绝大多数刚做家长的人对严格还是放任的问题思考一阵之后,会找出正确的答案。但是,有些家长不管多么有经验,仍然担心这个问题。
问题的本身不在严格还是放任。那些在需要严格就敢于严格的慈父慈母,无论采取适当的严格方法还是适当的放任方法,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家长用粗暴的感情来表示严厉,用胆怯或举棋不定的方法以示宽容,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问题的本身在于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本着什么样的精神和原则,以及会引起孩子什么样的反应。
我们的观点经历了一场大的转变
如果不回顾一下历史,就很难对这一问题有任何见解。各个时期对孩子严格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比如说,在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在礼节和稳重方面对孩子的要求就十分严格。到了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出现了相反的观点,有几个因素推动了这种观点的发展。美国一些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伟大的先驱指出,如果教学方法使人愿意去进取,如果这些教学方法承认孩子都渴望去学那些合适的题材,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学得会,学得快。弗洛伊德和他的追随者们指出,如果对孩子大小便训练过于严厉,或者在性方面吓唬孩子,就会扭曲孩子的个性,并导致神经病的产生。对失足青少年和少年罪犯的研究提示出这么一个道理:他们绝大多数在孩提时代缺乏父母之爱而不是缺乏惩戒。这些发现促使人们普遍放宽了对孩子的约束程度,并且尽力去满足孩子作为一个人的需要。美国的几个儿科权威――奥尔德里奇、鲍尔斯和格塞尔开始将类似的思想运用于对婴儿的医疗护理。但是,到了本世纪四十年代,内科医生仍然坚持对孩子的喂养采取严格的方法,因为他们仍然担心,如果喂养时间和食量毫无规律,就会引起严重的腹泻,这种腹泻过去曾将许多婴儿置于死地。于是。普莱斯顿·麦克伦登博士和费朗茜丝·茜姆萨里安女士于1942年公布了他们关于“自我需要”喂养时间的实验,实验结果有助于使医生相信,大多数婴儿可以很好地选择自己的吃奶时间,并能保持健康。从此以后,医疗实践产生了一个迅速而广泛的变革。今天,美国绝大多数家长从一开始就给婴儿安排了一个或多或少较为灵活的喂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