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家庭:“问题孩子”较多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2月31日 10:30:35 


    ●“现在做财会、律师甚至做记者,都要通过考试才有资格做,但做父母却从来不需要资格证……”
  ●“职场中压力很大的父母更容易放大孩子的缺点和弱点,放大他们对孩子问题的痛苦感受。”
  ●不少母亲不工作,在家做“全职妈妈”,教育孩子的书买了一大堆,自己每天打牌、美容、购物,根本不愿抽出一点时间学习教育孩子。
  在最近闭幕的“第一届学习型中国家庭教育论坛”上,“问题爸爸”“问题妈妈”成为很多与会嘉宾谈论的重要话题。而“问题爸爸”“问题妈妈”中很多都是成功人士。

  孩子最需要父母在身边
  中产家庭的教育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一方面,父母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请保姆或请爷爷奶奶带,或在孩子很小时就送去上全托,这样做非常危险。
  被称做女强人的张女士由于夫妻工作都很忙,女儿嘟嘟两岁半就上全托。张女士每次出国回来,孩子竟连最起码的情绪反应都没有,更不用说平常会和母亲亲密了。孩子的冷漠令她心痛。
  “让很小的孩子上全托是很危险的。”台湾知名亲子教育专家许宜铭的弟子王珍妮女士表示,很多家长努力工作时往往显得很有理由,说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在孩子眼里,钱对他们来说并没什么感觉,他们需要的是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孩子问题实为家长问题
  “现在做财会、律师甚至做记者,都要通过考试才有资格做。但做父母却从来不需要资格证,好像只要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了。”华夏英杰教育科学研究院董事长黄鹤飞表示,孩子问题其实是家长问题。
  从事幼儿教育4年的赵敏女士发现,中产家庭尽管条件很好,父母文化程度也很高,却有不少孩子的语言能力反而不及其他小朋友,交际、自立能力也相对要差。赵敏说,“有的父母以为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自己可以放心地忙自己的事情。”赵敏认为,这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很依赖父母,尤其0-3岁的孩子智力开发与家庭影响密切相关。
  父母与孩子常交流,有感情在,孩子就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距离感也就不会太大。孩子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感……这些都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