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心理咨询师马志国访谈录 ★核心提示★ ●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家长要善于鼓励和引导 ●孩子都有心理自救的潜能,家长对他们要满怀信心和希望 ●走进心灵不是占据心灵,家长要给孩子留一块独享的天地 □本报特约记者 常艳春 专家简介:马志国,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学习科学学会研究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天津市心理学会、教育学会、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心理论文及心理散文2000余篇,主要作品有《走过躁动的季节》、《男人心女人心》、《孩子的心灵你如何走进》等30余部,计800万字。 许多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年幼时乖巧、听话,到10岁时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大人说东他偏要说西;大人认为应该这样做,他却偏偏要那样做。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了心里话只跟同学、朋友诉说,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心理咨询师马志国。 记者(以下简称记):调查显示,目前不少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心理问题专家,你是怎样看待这个现象的? 马志国(以下简称马):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接待了许多来访者,发现确实有不少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我把所接触的个案分为学业心理、人际心理、青春期心理、亲子心理四大方面。从我接触的来访者看,学业心理问题最严重,约占来访人数的50%,其次是青春期心理,约占20%多,人际心理和亲子心理约占30%。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警醒。 无论青少年存在哪一类心理问题,都需要老师、家长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才能使他们尽快走出“情感的沼泽地”。就人才的标准而言,成才必须先成人,因为成功的人生必定基于健康的心理。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最成功的家庭教育。 记:你认为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马:我认为,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大量的心理咨询个案越来越深刻地印证这样一条儿童心理规律:孩子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其根源都能追溯到家庭生活特别是早期家庭生活中,追溯到父母的身上。 有一次,一个男孩的父亲找到我,说他的孩子从小就大把大把地花钱,穿的、用的都是名牌,可孩子还是不满足,而且他的学习也很糟糕。这位父亲问我孩子的病根出在哪里,我直言相告:孩子的病根在大人身上。男孩的父亲连连点头:“您说得对,都怪他妈妈。”我们暂且不论父母的责任该怎样分担,孩子的病根在父母身上是肯定的。因此,我经常提醒家长要对自己的家教进行反思。 记:既然这样,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马:首先,家长必须相信:尽管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都有一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