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要注意方法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5月15日 11:19:32
打孩子要注意方法
博客:笨笨老师之小窝市实验学校 吴春雨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天气 晴
0-3岁早期开发昨天早上,我正在德育办公室给家长打电话,突然小万同学惊慌失措地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班级中最调皮的小叶同学与J老师发生冲突,因情绪激动,动脚踢老师了”。学生踢老师?怎么可能发生呢?小叶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地动手打老师呢?来不及找答案,我急忙站起身来朝教室奔去,并在路上从小万口里了解了大致情况。还来不及考虑闯进别人课堂是否缺乏礼貌,便匆匆忙忙地冲进教室了。只见J老师和小叶正面对面站着,一个怒目圆瞪着,一个泪眼汪汪的,两人都怒发冲冠。因为当时还在上课,我便将小叶带出教室,以免冲突再次升级。接下去的半节课时间,面对这个容易激动的孩子,我认真聆听,仔细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小叶很快明白了自己行为的荒唐性,并愧疚万分。说来也巧,当把小叶说通的时候,下课时间到了。当着我的面,小叶向J老师道了歉,接着便被她带进办公室。不久,小叶的爸爸赶到学校。一见到孩子,就好像看到敌人一般,当他挥起右脚就要朝孩子踢去时,幸好被眼疾手快的J老师及时劝阻了。爸爸非常生气地在老师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说小叶不争气,不努力;说自己在小叶身上花了很多钱,但却没有多大效果;说小叶在家里也会与爸妈动手,让家长十分伤心等等。突然之间,我明白了,为什么小叶会轻易动手打人的原因。因为对他来说,挨打已经是家常便饭。当忍无可忍时,他会以反打的方式保护自己。所以,在家里,他会极度不尊重地与父母对打。而今天在课堂上,他便极自然地动手了。由此,我想到了平时家长议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要不要打孩子”。不少教育学家和儿童工作者说得很委婉很明确:管教孩子绝对不能打,体罚孩子贻害无穷。但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打,而是为什么打,应该怎么打。首先,孔老夫子说得好:因材施教。有些孩子乖巧听话,根本用不着打;稍微调皮一点的,遇事呵斥两声也就管住了;但也有些孩子,过于顽皮,有时说服教育根本不管用,只有打两下才能解决问题。对这类孩子,教育的法则应该是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两者结合,方有收效。对于小叶来说,打,是肯定需要的。其次,把握度的问题,千万不要打得太重,太狠,否则发生意外事件,后悔的是自己。适当的体罚与虐待是两回事,残酷、虐待性的打,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这样的打法会使孩子产生羞辱感,甚至产生报复心理。如果你真的气上心来,要教训孩子一番,那么不要用任何的工具,用手打几下孩子的屁股就可以了。当你真正生气而以这种方式打孩子时,孩子会直觉地理解你打的原因,使他以后不再这样做。而从小叶父亲到校的表现可以推定,他在家里经常性地用脚去踢一直都坐在第一桌的长得十分小巧的小叶。难怪小叶会动手与父母打起来,因为他的父母没有把握好度的问题。再次,不可常打。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的态度,甚至养成了动不动就出手打人的习惯,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的反抗精神和能力的人。我认为如果不是原则问题,比如偷东西,比如不尊敬长辈等,还是不要打的好。如果连作业做得不认真也得打,那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最后,要让孩子明白挨打的理由。莫名其妙地打,不仅会使孩子如同雾水,收不到教育效果,而且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是得不偿失的。(来源《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