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5月11日 21:34:34 

论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

“独生子女”,当代中国的一个普遍而特殊的群体。
“独生子女现象”,当代中国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0-3岁早期开发
“独生子女教育”,当代中国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97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独生子女政策,迄今已经25个度春秋,也就是说已经产生了整整一代“独生子女”,并且第二代独生子女群体也正在逐步产生。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细胞从多子女的大家庭模式演变为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421结构的典型小家庭模式。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价值结构、社会运行机制、文化、消费模式、教育模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必将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延续,对未来中国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因此,对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研究和教育研究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并对改进独生子女教育带来启迪。
一 、独生子女的成长历程
1、独身子女成长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在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使这一代人一出生就拥有比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优越得多的生存环境,这一切都给独生子女的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他们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经济和社会正在走向复苏的年代,他们的父辈刚从物资的极度匮乏和文化的极度荒漠中走出,从而造就了他们终生的痛苦与遗憾。因此,当他们一出生,一种补偿心理就无形中释放在他们的身上,这种补偿无论是物质还是知识都是慷慨和迫切,这就注定了他们在成为“小皇帝”、“小太阳”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父辈未了的心愿和未实现的梦想。
当他们读书求学的时候,中国经历了思想的混乱 —— 在传统文化被破坏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基础上的价值和道德的重建;经济起飞 ——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在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时又被要求为国家、家庭、个人学习拼搏;他们在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的时候又要承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他们在接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又要面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代独身子女陆续长大成人。
2、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背景
1979年第一批独生子女出生后,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开始从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家庭事务的主导也从“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逐步向“星系”结构转变,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父母、祖父母绕其运行的“星系”。于是,“小太阳”、“小皇帝”也就应运而生了。
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度娇宠、无限满足也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被当成顺理成章。 “要天上星星,给你摘;要水中月亮,给你捞”,这样的故事也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同样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未来,凝聚了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希望,家长除了提供孩子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外,更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许多孩子的童年生活常常被深谋远虑的父母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的成长一直就笼罩在一种竞争和互相攀比的环境之中。父母们在感慨自己青春流逝的同时,便把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倍地给予了自己的孩子。
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许多是从“文革”动乱中走出的青年男女,在他们失去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如何教育好自己子女的所应有的知识和能力,而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又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在许多家庭,就有了对独生子女物质上的无限满足和有效教育的严重缺乏,就有了南辕北辙的教育效果,也有了迁就和放纵的教育行为。
另一方面,20

  • 家庭教育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