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无为而无不为”的教育——软件比硬件更重要
“无为”是老子的智慧。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先有完美的设计,靠习惯的力量或者是精神机制的力量驱使他自动、自发的精进有为。在教育上,我们每位父母都要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要学会无为而教、善于无为而教。
有多少父母天天陪读、伴读,他们熬白了头发,熬弯了腰,但做子女的并不领情。正如高尔基所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要掌握无为而教,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这两个家族的历史说明什么?父母的素质如何,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 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跟着学什么样。这句话提醒着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言传身教。何谓家风?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家庭一门三杰在政坛上显赫一时。当时出任英国大使的肯尼迪老先生常常在饭桌上和孩子们大谈特谈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国内各党派的竞争和立场,并且鼓励孩子们自由发表他们对世界大事的意见,遇到意见分歧时便激烈辩论起来。在讨论中,孩子不但对政治增加了认识,而且对国内国外的事都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各自到图书馆寻找更多的资料来阅读。结果一个儿子成为总统,两个成为议员。
我的父母从没有对我陪读、伴读过,甚至没有花多少时间来管我,也没有对我做过什么功课辅导,但是他们却在无形中给了我很好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就是我父亲的言传身教。一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喜爱阅读的人,他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在他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很自然地,我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和思考的兴趣。这种习惯和兴趣牵引着我学习和成长。有一个说法是“吃什么,成什么”,我觉得应当是“读什么,成什么”。读了什么样的书,就会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理解我在那样的年纪做出那样的选择,可我自己却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说到底就是因为我的大量阅读。如果我没有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我就不会走上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一句话:我的人生,因阅读习惯而改变。
爱默生对于习惯的论述非常精辟“习惯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我终身感激我的父母给了我爱读书、爱思考的习惯。
今天,所有的父母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那种让母亲从社会上退出回家做全职母亲的作法是根本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时代需要的是“无为而教”——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兴趣后,每个父母就能花极少的时间,收到最富有成效的结果!
卢梭在《爱弥儿》里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毫无作为的教育!&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