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家列举出以下“墨守成规”的不必要性
·成年人的生活经验、自身的学识以及生理上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调整自己行为不出格,但是孩子缺乏这种能力,因此父母应该表现得更宽容一些;
·生活并不是由苛刻的规则组成的,父母们在规则前面的灵活变通,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经验,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都非常有帮助;
·孩子不是电脑程序,他们可以接受这种看上去的自相矛盾——时而严格、时而宽容对他们来说并不会引起困惑;
·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经常性的惩罚,会使得孩子变得退缩,不愿意尝试和学习新的东西。
这时,可能一些父母会感到困惑:难道说他们既要树立威信,又要在必须的时候亲自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
对此,德国汉诺威的教育心理学家及作家沃尔夫岗·伯格曼在他的著作《好的威信》中,把这种矛盾作为重要的教育原则提了出来。他说:“现代的‘独裁’一方面需要父母对要求、规则和标准的准确表达,并且让孩子清楚必须遵守它们——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对成长很重要;但是另一方面,又要留下广阔的变通余地,对犯错误的孩子有宽大处理的可能,因为毕竟规则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当中使用的。”
这些时候,父母不妨允许自己“心太软”
1、当你的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做了傻事,或者他已经为偷拿玩具、和小朋友打架的事情而后悔的时候;
2、当小淘气已经受到足够的惩罚的时候。比如:他不顾父母不许翻墙的禁令,结果掉下来摔破膝盖的时候,搀扶比责骂更有效;
3、当按规矩行事反而会恶化气氛,适当的幽默可以化解“剑拔弩张”的时候,不妨打破一下规则,给孩子一个“台阶”;
4、当孩子只是在发挥自己的搞笑天才,让你陷入他的恶作剧的时候,你不如让他得逞一下,毕竟你是孩子的而不是规则的守护神;
5、当你的心情不错的时候,全家集体破例一次,反而会让他感觉遵守规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6、再有,就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孩子生病的时候,不妨放宽对他的限制,因为他首先是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