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是对孩子说:“试试自己做吧,如果做不好,我们会很乐意帮你的。”
强加的角色:我的宝宝是我的好朋友。
父母的想法:孩子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他是那么乖巧,可以与他无话不谈,他简直就象成人一样能够理解我们。
心理学家:孩子为取悦父母可以做任何事情,因为爸爸、妈妈对他们来说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为此小家伙甚至能够放弃与同龄人玩耍的乐趣而卷入成年人的复杂世界。因此他们自身的问题却总是悬而未决。
金钱至上观:投入的钱越多,接受的教育就越好。
父母的想法:因为我们的经济状况很拮据,没有能力来娇惯自己的孩子,不得不经常拒绝他们的要求,甚至他们的穿着都是旧衣服。总之,似乎只要我们有了更多的钱,就能够成为幸福的父母。
心理学家:爱是金钱买不到的,这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可现实确实如此。生活中高收入家庭的大人试图努力来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但低收入的父母不必为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而受到良心的折磨。实际上,温情、关爱、一起玩耍、相互勾通对孩子来的比鼓囊囊的钱包更重要。需要澄清的是,能够让孩子感到幸福的绝非金钱,而是他感觉到他对你们是最重要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的孩子将来要学音乐(或打网球、绘画),我不能让他错过这些机会。
父母的想法:我们这辈人许多在童年就幻想过跳芭蕾、弹钢琴、或者打网球,但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条件,我们就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至于孩子现在是不是喜欢没关系,今后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懂得大人们努力的初衷。
心理学家:遗憾的是,孩子们不一定懂得父母努力的良苦用心。大人们在自己想象中勾勒的美好前景往往被孩子们的抵触情绪所打破。孩子小时还可以听大人的,当他逐渐长大后,就有冲破父母感情牢笼的愿望和抗议行动,甚至闹得不可开交。明智的父母在给孩子安排必要和有用的功课的同时,要留出时间给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
缺乏温情:亲吻和诸如此类温情脉脉的东西对孩子似乎不那么重要。
父母的想法:对孩子爱抚、拥抱、亲吻,这些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甚至还担心童年时的温情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性倾向。主张不要什么拥抱和亲吻,与之相比还有更实在和更严肃的事情可做。
心理学家:不同年龄层的孩子都渴望温情,它有助于孩子们意识到自己被关爱,增强自信心。但要注意分寸和场合,过分强加的关爱可能会把孩子们吓跑。
受情绪左右:行不行,这要取决于情绪。
父母的想法是:工作上的不顺心、家庭关系不和,大人们随时有可能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们头上,并认为这无关紧要,只要随后请孩子吃一顿或者给他买许诺了很久的玩具,就足够能把孩子哄高兴了。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