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采集信息的范围与规范
我们对1000位1-6岁父母进行了为孩子创设成长环境问题的调查,答卷结果显示:
调查项目 |
概率 |
备注 | |
孩子活动区 |
精细布置,有其属于孩子的独立活动区 |
8% |
|
在房间一角创设一个属于孩子的活动区 |
69% |
| |
没有特别安排创设 |
23% |
| |
孩子活动区配置 |
儿童图书 |
19% |
|
毛绒玩具 |
12% |
| |
益智类玩具 |
52.7% |
| |
儿童音像制品 |
15% |
| |
孩子养殖的植物、动物 |
0.3% |
| |
其他 |
1% |
| |
户外活动 地点 |
小区内,居住地的附近 |
73% |
|
经常带孩子去公园、博物馆参加活动 |
13% |
| |
爬山看水或者旅游 |
1% |
| |
没有特别安排,没有仔细考虑 |
13% |
| |
挑选玩具 自主性 |
父母为孩子挑选玩具 |
75% |
|
孩子自主为自己挑选玩具 |
12% |
| |
有时候父母为孩子挑选,有时候孩子为自己挑选玩具 |
7% |
| |
其他(亲朋好友送等) |
6% |
| |
挑选玩具 目的性 |
有目的 |
31% |
|
随意,想起来有机会就给孩子买一些 |
59% |
| |
没有仔细想过 |
10% |
| |
挑选玩具 标准 |
不考虑价格,觉得孩子需要 |
19% |
|
不考虑价格孩子喜欢 |
34% |
| |
考虑价格,觉得孩子需要 |
39% |
| |
考虑价格,孩子喜欢 |
8% |
| |
玩具 培育目的 |
没有明确目标,玩具总归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吧 |
49% |
|
没有考虑过 |
34% |
| |
有明确目标 |
17% |
|
从上面的调查表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有自己一定的专署活动区域;
经常活动的户外场所是居住所在地周边;
家庭玩具以益智类(机械类)为主;
玩具的决定权在于父母;
父母只要觉得需要,就会给孩子买;
孩子是否喜欢不占购买玩具标准的主导;
父母对玩具使用目标不明确。
也就是说,父母具备一些在孩子早期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意识,而什么样的成长环境适合孩子?如何创建这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标准概念则非常模糊。
我们认为,为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丰富的成长环境是非常正确的,然而这个环境却应该是被父母规范的,规范的范畴包括:
环境的背景颜色;
为孩子提供的玩具图书是否围绕着孩子的兴趣点提供;
玩具图书之间是否能够产生或多或少在内容、形象等方面的联系;
玩具图书是否是孩子主动提出需要获得的;
父母是否定期在经营孩子的成长环境(比如:玩具图书种类数量、摆放位置等等);
……
载体培育认为
关键问题:规范采集信息范畴的意义
因为孩子逻辑思维的延伸性对孩子的智力、性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培育过程中更多地实现孩子逻辑思维的自我延伸是必要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而在孩子逻辑思维创建和丰富成长初期,适当地对所采集信息的范畴进行规范,可以为孩子未来主动地实现逻辑思维自我延伸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会使孩子的逻辑思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主题逻辑思维过多,而每个主题逻辑思维的基本长度过短,甚至主题逻辑思维和“附生性逻辑思维”区分困难等现象。例如:多动症,性格散乱、事无所终等。
父母应当把相对的时间、相对的空间和相对的事物等这些信息环境进行适当的规范,并随着孩子逻辑思维创建和丰富成长过程而不断地进行修改(例如,拓宽信息范畴和引入更丰富的信息种类等),以便能够最好地实现孩子的培育。
如果父母要对信息环境进行合理的规范,那么,首先必须要以每个家庭不同的客观条件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宜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