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伤害见报率最高
进入暑期,有关溺水身亡的新闻频见报端。"发生溺水的多是一些大孩子,如果孩子外出游泳,最好有家长陪同。"周丽说。周丽建议,发生溺水后,首先确定是否有意识,确认是否有呼吸,观察是否有心跳。然后大声呼救,请别人帮忙叫救护车,同时,采取急救措施。当灌了很多水,肚子都鼓起来时,使孩子趴着,手按在腹部并上提腰部,让孩子把水吐出来。或者,救护者坐着,将孩子的腹部放在膝盖上,让孩子头朝下,轻敲其后背。呼吸停止时,要保证气道通畅,快速清理孩子口、鼻中的泥沙、杂草和呕吐物等杂物。让孩子仰着躺下,在肩下垫点毛巾,让头稍稍后倾。
做人工呼吸时,用手捏住孩子的鼻子,嘴同时盖住孩子的嘴,轻轻往里送气直到胸部起来为止。以1分钟30次(2秒钟1次)的速度反复操作。做心脏按摩,用两个大拇指压住孩子左右乳头连线的中心。手指陷入1~2厘米,以1分钟100次左右的速度按压。无呼吸,也无心跳时:先做4次人工呼吸之后,再做5次心脏按摩,然后再重复1次人工呼吸。
○●跌倒、烫伤最常见
"暑期意外伤害,最常见的是孩子烧伤烫伤,一般都是小小孩儿。"刘畅说,"烫伤后,最好用水冲洗半个小时。"
首先应用流动的凉水局部降温,检查烫伤的范围和程度。如果冷敷后只留下一点红印时,用洁净的纱布包好即可。若起水泡,则需涂上药膏,以防患部潮湿,引起细菌感染。如水泡已破,或水泡面积过大,冷敷后必须立即送医院。烫伤面积过大时,可在患处敷上冷毛巾。
此外,不要涂任何药物,只需保持患部清洁,以免送医院后为清洗药物而耽误时间。"一些孩子贪玩,也容易出现跌倒摔伤。"刘畅说,"摔倒后,不好随意搬动孩子,最好用硬的板材固定一下。"如果身上稍微青一点,摔倒后立刻又开始玩的话,就不需要太担心。若全身摔得很严重,浑身无力、意识丧失;猛烈撞击胸、腹部,脸色不好,呕吐;摔倒后尿血;摔伤的地方不能动,一碰就哭;摔伤的地方肿得很严重;有大的伤口,大量出血必须立刻送医院。
○●误食误服情况最复杂
"暑期,也容易出现误食误服造成的意外伤害。"周丽说,"尤其是一些家长,把一些化学产品装到饮料瓶中,很容易让小孩子当做饮料喝。"
周丽告诉记者,如果孩子误食小玩具等固体异物,基本都会从粪便中排出来。如果是图钉、别针之类的尖东西进入食道,可能卡住食道,因此需要格外仔细观察粪便,必要时去就诊检查。
当异物卡住嗓子不能呼吸时,要立刻把孩子倒着拎起来,猛拍背部,让其吐出来。或者双手从后搂住孩子,用力压上腹部。如果吞食了尖锐的东西,要取的话在胃里比较安全,所以,别让孩子吐,立刻送医院,吐的话可能反而会卡住食道。
误食身边的药品时,原则上是立刻吐出来,但是如果吃下去的是厕所清洁剂(强碱性)、漂白剂(强酸性)或是煤油等挥发物的话,吐出来反而会灼伤嗓子黏膜,妨碍呼吸。
如果耳朵或鼻子里进了玩具零件或小豆子的话,不要硬掏,要去耳鼻喉科检查。如小虫子进了耳朵,在耳中滴些橄榄油并用手电筒照耳朵,引诱虫子出来,如果这样还不行,就应上医院。
暑期儿童意外该如何防范
前天晚上9点多,一名年仅一岁的幼儿被父母送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外科急诊室。原来,这个男孩在学步时摔倒,不巧被地上的一把剪刀插入额头。外科医生立即进行急救处理,所幸孩子没有大碍。暑期已过一半,儿童意外伤害数量仍在上升。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外科、骨科、急救科的综合统计,每天都有各种意外受伤的儿童前来就诊,最多的一天竟有40位伤患儿。
据分析,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有烫伤、摔伤和交通意外等。儿中心外科主任陈其民表示,烫伤在夏天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儿童在夏日里衣服穿得较少,有的甚至赤膊,更容易被烫伤。医生提醒,3-5岁孩子的视线高度差不多是80-90厘米,正好与桌子的高度相符合,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热汤、热牛奶、热粥等食物,不要随意放在桌子边缘,也不要让孩子自行取用。另外,化学烧伤、电击烧伤也十分常见。家长不要随意将强酸、强碱等化学品灌在饮料瓶或家用水壶里,以免孩子误食致伤。家用电器开关是刚会爬行孩子最容易碰触的,家长应注意在开关外加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