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你的小孩在学习、体魄、心灵等方面健康发展,你就必须让他在此外的空间里健康发展。当生命这一部分发展不好时,那一部分也会发展不好。要培养一个德智体都好的三好学生,来让你的小孩吃好睡好玩好--做到这三好。只有这三好做好的学生,那三好才能真正好,否则,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你的教育效果放大或拉长一样,你就会知道了。
有人可能会担心,时间是固定的,人生也是固定的,如果我让我的小孩在玩、吃、睡上面用的时间多了,他哪还有时间去学习啊?那不是瞎扯吗?你确定一个小孩在玩、吃、睡上做的好,他在学习上就不好吗?相反,那应该更好。不要让学习成为恐惧的代替品。当一个人吃饱了、玩好了、睡足了,他去干什么呢?他想学点什么。一个小孩只所以不想学习,很可能是他没玩足。他有很多天性方面的心性需求没有满足,你却让他避开他天性需要的东西,去往里装你给予他的东西,这怎么能行呢?内在更大的动力在排斥它呢。
学习应该是一种娱乐,或娱乐模式的。在人类吃饱、穿好、睡足的情况下,快乐的进行。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艰苦的心灵的劳役,那就没有多少意思了。吃好睡好玩好--做个别样的"三好学生",这不但是对孩子们说的,每个成年人也一样。不管你长多大,做好一个别样的"三好学生"非常重要。记住这句话的要点是,你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在基本需求方面善待自己。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爱天下,只有养足了自己身心的人,才能养育天下众生百姓。
把老子的相对论和佛陀的辩证法说给他们听
教育小孩不能仅仅只给他们一些形而下、实实在在的知识性的东西,更多的应该给予一些形而上、玄虚的智慧性的东西。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是需要这些的,这也与他们的空盈之心相契。
你给你的小孩讲过佛陀或老子的故事吗?你把老子和佛陀生活智慧的要点,贯穿到你支持给他的生活中了吗?给予他们佛陀、老子的智慧,甚至都比你给予他们爱因斯坦、牛顿的知识更重要。
和你的小孩走一个小水沟旁,向他说"这是一片大海",--对一只小蚂蚁来说,这不是吗?问他一个问题,如何把一张桌子放到一个茶碗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多问他一些。在边说边玩之中,来告诉他一些相对论的知识。大是相对小来说的,高是相对矮来说的,长是相对短来说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个相对,没有这一个标尺,就不会有那一个标准。
一个小偷是不是好人?对于最爱那个小偷的家人来说呢?也许那个小偷偷东西,是为了一个没有饭吃的乞丐或者一个没有钱看病的小女孩呢?……一个小偷是不是好人?透过你与他讨论一个问题的多面性、多种可能性,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方法性,如此来让你的小孩从小就心智灵活,而避免头脑僵化的模式中。
小孩的心一直是敞开的,他们的心开始就是向一扇窗户门开打开的小屋,随着成年,出于保护,他们的一些窗户和门渐次关上了,他们变得狭隘和固执。为此,他们更承受更多的生命之苦。当他们受苦之后,他们去找寻解脱和自由。而那个解脱和自由的过程,其实又是打开那心的窗户和门而已。因为我们知道了这些事,那么在我们教育和影响小孩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让他们心的窗户和门少关闭。让他们看到令他们害怕的,和我们从前自己害怕的情况一样,多是一些虚假不真的假象。
百分之百的恐惧和担心都来自"想象"--是那颗移开当下的心,在那个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并想用自己的想法,更改眼前如实存在的妄想,让自己痛苦和恐惧非凡的。教育孩子时刻回到真实存在中来,教育孩子时刻分清哪是想象,哪是如实的存在--让他们喜悦的活在真实存在中,而不是自己的梦,更不是自己的梦和现实存在对抗的冲突中。这点非常重要。
教给他们多个角度看问题,以多种身份看问题,和时刻分清哪是真实、哪是梦,并时刻活在真实存在之中,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点之一。往他们头脑里装载更多的知识,训练他们掌握一些技能,那是为生存而存在的一个方面。要想活下去,知识和技术是需要的,要想活的好--这些智性的东西更重要。术在支撑头脑,道在养育心,一个人要想愉快自由的活着,道和术都需要。但要记住的,是道在心,修道是养心,为生活;术在头脑,修术是在训练头脑,为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