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孩子获得表达孝心的机会。孩子表达孝心需要实践,如果一直没有恰当的机会,总有孝心也无从表现,久而久之,那颗孝心也被淹么了。平时,孩子应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让他负起责任来。遇有为难的事情,讲给孩子听,让他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曾有一位母亲卧病在床,14岁的儿子主动要求为母亲熬药、做饭,但这位母亲犹豫再三,最后不但支撑着下床熬药,还自己动手做饭端给儿子吃。母亲即使生病了也用不着我的帮助!男孩心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劳累和难处就变得不闻不问,其实,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孝心,才能使孝心在孩子身上扎根
4、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父母言传身教的作用无须多说,但应当指出,这种言传身教必须发自真心,而不只是为了做给孩子看。真孝心还是假孝心,瞒不过孩子,孩子一旦发现父母对长辈的孝心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孝顺而粉饰上去的,那么,它对于塑造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另外,以父母的言传身教来自发和培养孩子的孝心,这一过程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那种以为"讲清道理就行了"的想法,是非常可笑而有害的。
5、父母要在关心孩子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孝心。孝心是充满爱心的伦理行为,应该重视以情育情。当然,家长的关心、爱心要适度、适时。让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时的幸福感,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孝敬父母是一种强迫性的劳动,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孝敬本应发自内心,岂能被迫的表达?在棍棒威逼下是不可能培养出孝心的。孝心,只有在家庭融洽的氛围中,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爱心的驱使下,慢慢的养成,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孩子表达了孝心,父母应该及时表现出欣慰和满足,必要时给予必要的鼓励,让孩子觉得孝心的表达非常值得,非常快乐,非常幸福,毋庸赘言,孩子若能怀着满腔幸福感一次次的表达孝心,那么,离这一传统美德的最终养成,已经为期不远了。
愿天下儿女都明白孝心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