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宝宝还是为自己?
记得曾经有一位接受采访的爸爸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最讨厌家长让自己孩子在外人面前表演节目,那感觉就像是旧社会的地主对戏子说‘给爷笑一个’,或者更难听点儿,像是耍猴的敲一下锣就等着猴蹦。”话糙理不糙,这种做法确实曾经在家长中十分盛行,隐约记得我们小时候就在家长的指挥下,给张阿姨背个诗,给王奶奶唱个歌,如今我们的孩子还在重复着这样的节目。那些毫不胆怯张嘴就来的宝宝自然被称赞大方懂事开朗活泼,而那些胆小害羞转身跑开的宝宝则让家长顿觉脸上无光。
对,说到脸上无光,我们做家长的有没有幡然悔悟?你所担心的真的是宝宝胆小害羞不敢展示自己吗?真的是他没礼貌成为严重的行为问题吗?还是因为宝宝没能在外人面前好好表现以满足你的虚荣心呢?
事实上,只要带过宝宝的人都知道,宝宝在家展示得炉火纯青的才艺,到了外人面前却是千呼万唤也不出来;或是那些本来很有礼貌的宝宝,此刻却死活也不开口叫人,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即使是性格非常外向的宝宝,“认生”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也许他当时正好心情不佳,或者妈妈指定的观众碰巧是他不喜欢的类型,当然,也可能是他真的对自己的表现没有信心。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去尊重宝宝,勉强的结果可能反而打击了宝宝的自尊心,特别是家长懊恼的表情很可能会让敏感的宝宝觉得自己是个让妈妈不开心的孩子,并且由此更加怀疑自己做事做不好。
性格内向就是坏事吗?
心理专家的研究表明,1~3岁的宝宝大多会有一个“认生期”,这时候拒绝生人可以说是正常的表现,过了这个阶段自然就会变好。当然,也有的宝宝的确是性格内向的害羞宝宝,据科学研究表明,性格内向或是外向来自先天,天生的害羞宝宝大约会占到1/4的比例,这可能是件没有办法的事。
对于多数家长来说,外向的性格将来在社会上更容易“吃得开”,所以鼓励、强调、甚至逼迫孩子去做个“外向宝宝”成了家长们放不下的一桩心事。但事实上,我们强迫内向宝宝变外向,往往会让宝宝愈发退缩,克服害羞的时间反而拉长,并由此强化了宝宝的社交恐惧。
那么,内向真的是很糟糕的性格吗?我们不妨去看一看硬币的另一面:小的时候,内向的宝宝往往做事小心翼翼,所以他们接触危险的机会就少很多,也算是给妈妈省了不少事;害羞宝宝大多敏感懂事,他们的善解人意是不是经常让妈妈感动到流泪?甚至有研究表明,害羞宝宝在学校里往往成绩更出色,他们极少参与暴力活动,也不爱结成团伙,并且更适合做那些相对精细的工作。
我们未必要把宝宝塑造成我们想象的样子,我们可以引导宝宝扬长避短,以他的方式去适应这个社会。当然在不逼迫的前提下,从小给宝宝更多锻炼也不是坏事,只不过,愿望是好的,方法也一定要是好的哦!
锻炼害羞宝宝小贴士1、多带宝宝参加团体活动,从熟悉的环境和人开始;2、给宝宝观察环境的时间,不急于求成;3、当宝宝乐于和人交往时,不管是多么小的尝试,都及时给予鼓励;4、不要给宝宝贴上“害羞”的标签,这样只会让他感觉自己是有缺陷的;5、对宝宝害羞的行为表示认同,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在特定环境和场合有不自在的感觉;6、家长要身体力行,一个见到邻居都不打招呼的妈妈,不要指望宝宝自己变得热情而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