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10句话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6月23日 14:47:04 

  你的孩子有安全感吗?

  研究显示,孩子幼年时期最重要的感受就是安全感,否则会造成长大以后的很多心理甚至身体上的缺陷。亲子互动,最重要就是为孩子建立安全感。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陪伴都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如果方法不对,会起到反效果。

  1、“再不听话打你了!”

  情景再现: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便扬起手来吓唬西西:“再不听话打你了!”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

  危害:孩子变得胆小、怯懦、软弱。

  专家分析: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再不听话我要打人了!”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如果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

  2、“妈妈不要你了!”

  情景再现:宝宝在饭桌上不肯好好吃饭,妈妈教训了她两句,宝宝故意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拍了她两下,还大声喝斥宝宝:“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危害:造成孩子自卑、敏感、多疑。

  专家分析: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真的离开。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假装遗弃孩子,会让孩子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3、“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情景再现:欢欢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欢欢妈手头上正忙,没空跟小欢欢慢慢解释,便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妈小时候,她妈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欢欢听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危害:产生亲子隔阂。

  专家分析: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4、“我说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现:小丁睡觉前还吵着要吃糖,磨了很久还不肯睡觉。妈妈只好搬出爸爸来说服小丁。爸爸严厉地说:“睡觉前不许吃糖,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危害:滋生孩子暴力倾向。

  专家分析: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子从父”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的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家长不能轻视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应该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平等对待。

  5、“天黑了,不能出去,外面有坏人(大灰狼、老虎等)。”

  情景再现:晚上,小西吵着要出去玩不肯睡,妈妈看看外面漆黑一片,就一本正经地说:“天黑了,不能出去,外面有可怕的大灰狼会吃了你!”

  危害:对夜晚恐惧,胆小懦弱。

  专家分析:宝宝活泼好动,一刻不闲,即使天很晚了,仍然想出去玩,可是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感觉太累,就骗宝宝外面有大灰狼,会吃小朋友。教育提醒:这虽然遏制了宝宝出去玩的冲动,但也让他对黑暗萌生了恐惧情绪,很可能会做恶梦、不敢独自一人入睡了。

  6、“你做不到的。”

  情景再现:“妈妈妈妈,我长大了要当画家!今天老师还夸我很有当画家的潜力呢!”放学后,小南兴奋地跟妈妈这么说道。妈妈拿过画纸看了下,觉得一般般,没什么特别,便随口答道:“画着玩儿还行,当画家,你做不到的。”

  危害:产生不自信等负面情绪。

  专家分析:类似这样的话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甚至是过度干涉和妨碍孩子的自主尝试。这会让孩子产生过多负面情绪,认识不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而变得很不自信,此后做事更可能畏手畏脚,缺乏安全感而不能和他人正常交流。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