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模式考虑的三策略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10月31日 10:39:03 

  不要以为孩子1~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6 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学校很可能会成为“问题儿童”:他会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或者,成为侵犯他人的捣乱者、攻击者。更严重的问题是,这样的孩子可能永远找不到亲近父母的感觉,他们甚至会终身仇视父母,将与父母发生永无休止的争吵和争斗。遗憾的是,父母又因为在孩子1~6岁时没有尽到陪伴孩子的责任而感到愧疚。父母的愧疚心态将使父母很难坚持教育的原则而纵容孩子的种种无理的要求。而且,父母的愧疚心态很容易被孩子利用,成为孩子反叛父母、仇视父母的理由。

家庭教育模式考虑的三策略

  中国的父母太忙,这是一个事实。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中国的绝大部分父母都处于各种形式的奔波之中。父母们要么在为谋生而奔波,要么在为更多的金钱或更高的权力、更宏大的事业而奔波。还有少数父母在为婚外恋或离婚而奔波。这些父母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些父母愿意为了孩子的成长回到家庭,但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只是一些特例,没有普遍意义。

  目前看来,主要有三类父母:

  第一类是“工作型父母”。这里的“工作型父母”特指那些城市里“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或乡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村民”。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或周末、节假日)与孩子在一起。这类父母的生活方式还算是正常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也有普遍的意义。“工作型父母”往往是工人、农民、教师、企事业单位的一般职员。他们的工资收入和行政级别比较稳定。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按部就班”。他们并不消极怠工,但对工作也不会有太大的激情。他们自己的发展空间比较有限,因此他们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也有较多的时间去陪伴、教育自己的孩子。一般而言,家庭教育的专著、文章和专题讲座,主要是针对这类家长。不过,我们的讲座既针对这类“工作型父母”,但同时也针对其他类型的父母。

  第二类是“事业型父母”。他们属于追求更高的名誉、更大的权力、更宽阔的利益的“高大宽族”。他们已经脱离了谋生状态,但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于 “谋划”“应酬”或“外交”。他们的作息时间是不确定的,他们不得不见机行事,随时“应酬”。他们可能随时出门,也可能随时回家。他们出门时,孩子可能还没有起床。他们回家时,孩子可能刚刚上床。这些“事业型父母”即使经常回家,他们与“谋生型父母” 一样,也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事业型父母”往往是商人或行政管理人员,也可能是文艺工作者。还有一种特别的“事业型父母”:他们是运动爱好者、旅游爱好者或麻将爱好者,他们的爱好可能算不上“主流的事业”,但他们对自己的爱好有激情,他们激情投入。他们会因此而放弃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这样看来,部分 “事业型父母”是由“工作型父母”(比如工人、农民、教师、一般职员等)转化而来。“工作型父母”一旦获得发展空间,一旦对自己的工作或业余爱好产生激情,他们就转换为“事业型父母”。

  第三类是“谋生型父母”,特指那些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的“候鸟族”。他们外出打工或求学、经商,只在重大的节日如春节期间回家。这是中国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中国农村绝大部分父母都外出打工,按照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的比例来看,中国一半以上的父母常年不在孩子的身边(只有少数父母外出打工时把孩子一同带到了城市)。

  “工作型父母”尚可以在晚上陪伴自己的孩子,并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应和调整。“谋生型父母”和“事业型父母”则完全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他们往往将教育孩子的责任转交给孩子的祖父母或保姆。

  “谋生型父母”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祖父母是否能够成功地教育孩子,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谋生型父母”已经让孩子感受到做父母的辛苦和辛酸,让孩子一起分担家庭的责任,让孩子体验并分担父母的生活负担,让孩子尽早建立“责任感”,“人穷志不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让孩子在心里暗自发誓: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遭受更多的痛苦,自己必须尽早“当家”,拯救家庭。

  第二,“谋生型父母”最好和孩子以及孩子的祖父母一起制订严格的生活规则和学习规则。制订规则并不困难,困难的是祖父母真实地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承诺:“保证遵守规则,如果破坏了规则,愿意接受严厉的惩罚。”孩子的理性并不成熟,他们一旦离开了父母的视野,一旦没有了父母严格的监控,他们容易受同伴的影响而染上种种坏习惯。这需要“谋生型父母”在远方对孩子有基本的“遥控”,一旦发现孩子破坏了规则,孩子必须接受惩戒。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真诚的赏识,也需要有严格的惩戒。若发现孩子既破坏了规则又不愿意接受惩罚,可以考虑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亲自教育孩子。甚至可以考虑让孩子暂时休学,让他体验生活的辛劳和辛酸。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