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心得体会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7年07月07日 10:27:56 

  接到学校命令,要求家长写一篇关于育儿经验方面的文章,如实说,头脑里闪过走捷径的偷懒想法,终究也想趁这个机会稍微梳理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想,谈经验太过,仅就个人育儿理念及心得体会做些简单分享。

  1.尊重她的独立个体,欣赏接纳孩子的所有。个人认为这一点是进行家庭教育这项圣工的奠基石。国人通常的观念认为,生儿育女乃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甚而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另一个载体,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而不顾孩子自己的意愿表达,所以才有大学生承受极大压力,为实现父母心愿,读父母意愿的学校、理想的专业,最终却以留文书自杀的极端方式表达回归自我的诉求。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她藉你而来,由你而生,却不属你,不是你的私有物,我们所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在她尚未能独立生存时,给于生活必须的的供应,精神、心灵的喂养,品格的塑造,使其成为一个可爱的人,去实现她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使命。也正因此,孩子的优秀,无需脸上有光,孩子的不完美,亦无需太过纠结羞愧,以平常心,照着她的本相接纳她的所有,她独特的个性,耐心陪伴她走一段难忘美妙的旅程。因着人性的软弱,我也是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保持客观平常的心态教养儿女。

  2.家庭统一战线,统一育儿原则。许多人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方父母唱红脸,另一方唱白脸,一紧一松。于我而言,父母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气质和孩子互动,但是育儿的理念、原则却必须统一,而非各执一是,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以何为准确的形式准则。现在的孩子又古灵精怪的很,她可以很快判断谁是对她更"好"的一方,也很会利用这个空子,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躲避管教。我们家中便是这种情形。于我的理解,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应有相应的行为责任,而妞爸则常以为他的宝贝女儿还小,不需要过于"严厉"要求。(女儿真是爸爸的小情人,我这是羡慕嫉妒恨吗?调皮表情)直至女儿身上开始出现许多差强人意的表现,妞爸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愿意与我统一战线,并肩作战,当孩子看到父母的同心合意,而非分歧不一时,你可以想象孩子的反应及学习效果。

  3.不在怒中管教孩子,而是事先沟通,使其明白规则和界限。一般情况下,我会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话和妞妞解释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不是,而非简单地说不可以这个,不可以那个,尽量让她明白每个"不可以"背后都是因为爱的出发点。所以,当她违背规则时,有的结果本身就能给她教训,有的则需要启动我事先和她约好的人为惩罚,直至她承认自己的错误时,我会拥抱她,重申我对她的爱及当下的事件理解,尽量避免一味忍受,忍无可忍,脾气发作,怒中管教,而是爱与规则双管齐下,保持冷静、平衡之心态。当然,我也是能正面,积极的教育就不会用负面消极的方式,尽量以鼓励,引导正向的行为为主。(说明:我非圣贤,不是都做的很好,只是有这样的一个努力的方向前进)4.教导孩子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学习节制,延后满足。印象中,妞妞以前是不爱哭的,随着年龄渐长,自我意识渐强,再加上自己一段时间的缺席,再见妞妞时,发现女儿脾气急躁许多,喜欢以哭闹的方式表达需求,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不会立马回应,而是训练她平静下来,用正常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及申请帮助,我也会判断她的申请是否在她能力范围,尽量鼓励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超出她能力范围的,才给予帮助,且要她学习对他人的付出表示感谢。这一点,目前还需要反复提醒妞妞,教育是个慢活,只能慢慢来,慢慢沉淀。

  5.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意识,尊重孩子的物权等。通常孩子玩耍时磕着、碰着,寻求我的安慰时,我也会让她学会安慰自己,同时还需要有正确的责任意识,是她没有照顾好自己,而不是像以前的长辈通过拍打桌椅、柜子使孩子心里平衡,她需要去抚摸她撞到的桌椅、地板,说"对不起,我是不小心,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我"。虽然是无生命的物体,我也常拟人化之,让妞妞以同理心待其如有生命之物,人际互动更是如此。因为我是二宝妈,所以在与两个孩子间的互动时,我也会比较注意公平、公正原则,姐弟常有争抢玩具现象,如果玩具是明确所属,则需要物主同意,另一个孩子才能暂时玩耍,通常不会简单地以"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样的话来勉强姐姐,尊重孩子的物权,不使其有被剥夺感,在爱和自由中分享,而非被勉强、在压力下分享,在我看来,二者之间是有着极为不同的意义,对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如若是共有玩具,谁先拿到玩具,谁有优先权,可以先玩5-10分钟,另一个孩子则需耐心排队等候,学习节制,延后满足。

  总而言之,家是孩子第一个生存环境,也是其生存最长久的环境。孩童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品格塑造的基础奠定期。孩子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父母的问题,所以我很乐意保持一个反思的学习态度,藉着教养子女的过程,也不断完善提升自己,过程辛苦,意义非凡,却是幸福的事儿。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