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7年12月11日 11:10:25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父母在冲孩子说:

好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你怎么这么笨!”

  “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就做错了?”

  “你打了架,惹了麻烦,自己去处理吧!”

  我甚至看到过一位父亲,在教室门口,挥手就打了儿子两个耳光。儿子捂着脸哭道:“班里就一个第一啊,我怎么可能考第一!”

  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事件发生以后,我从柴静采访药家鑫父母亲的一些情节记述里,特别惊觉到一个问题:他们平日是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的。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药家鑫的犯罪。

  今年的中高考刚刚过去,总有一些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发挥好。作为一位家庭教育的研究者,我想重新讲述、分析一下药家鑫的家庭养育悲剧,以便那些有类似行为的父母避免这个问题。

  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他晚上驾车外出打工,路上撞到了人,看到被撞倒地的人在记他车号时,他下车用刀子残忍地捅死了受害人。他犯罪伏法以后,也带走了父母半生辛苦的养育与余生的期望。一个多月里,他的母亲每天躺在他睡过的床上不思饮食……他的父亲日夜无眠,追思自己养育儿子中的错误,他痛苦地认识到:犯罪的是儿子,而根源却在他这里。从小,他就不允许儿子犯错误,儿子每犯一个错误,等待的都是严厉的惩罚。有一次,儿子上网玩游戏,他就将其关到地下室里,一个多月,吃住都在里面;儿子弹钢琴,每弹错一个音,都会被他骂一句。他几乎从不夸奖、鼓励儿子,也不给他讲什么道理。所以到了中学,儿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有同学按着他的头往墙上撞,他也不敢回家对父母诉说……在驾车撞人以后,他看到受害人在记他的车号,头脑里闪出的惟一的念头是:她要告诉我父母了,我怎么向他们交待这样重大的错误?于是他下了车,拿出了刀子,走向了受害人……

  在这里,我们也就看到了药家鑫撞人后又致人死亡的根本原因。

  这原因让我惊觉到了一个不良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也促使我想告诫那些对孩子要求很高、却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的父母们:

  一,每个孩子都是在大大小小的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小孩子不是神童,不会什么事情一学就会,世界上也从来就没有不犯错误、什么事情就能做得准确无误的孩子。成长就是在逐渐地学习正确、美好生活的方式。

  我们第一次教孩子写字,简单的一横一竖,他们都要两三遍才能写直。我在雨后观察那些欢闹着涌出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向着父母的方向走去,却顾不上脚下的泥水,即使父母提醒他们,他们也是不时地踩到、跌倒在泥水中。而在小学的课堂上,老师每讲完一道数学题,总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听懂……

  在很多无知的事情上,年幼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错误。

  即使我们成年人,在做一件陌生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掌握好规则,也会笨手笨脚的。记得我三十多岁时,跟孩子去学滑轮,为了鼓励他,我跟他一起学。孩子两三天基本上就能自己滑起来了,我却依然掌握不好平衡,不时地就会摔一个个仰八叉。

  所以,在小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一定要允许他们犯错误。

  二,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方法。

  我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喜欢玩火,他有时会在阳台上用打火机点燃纸、木头屑。有一次,他还与小伙伴在床下玩火,差点引起一场火灾。我问他为什么玩火,他说火很神奇,他要观察火、制造火。他这个年龄还不知道玩火的危险。理解了他玩火的原因以后,我给他讲了玩火的种种危险。他听懂了,就不再玩火了。

  所以小孩子们犯错误,大都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事物的规则和正确的行为,我们要先让他们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心理,然后为他们讲明事物的规则和正确的行为。

  对待未成年的孩子,父母还要尽量注意:

  1, 孩子尚幼小,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他们。

  2, 要了解孩子身心的发育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采取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为他们讲明情理。

  三,即使孩子与同学打架了、逃课了、高考失利了,或者一时冲动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父母也要倾力地去宽慰他们,帮助他们反思、改正,不嫌弃、放弃他们。

  只有这样,孩子在处境困难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还有爸爸妈妈在爱着他们、相信着他们、帮助着他们;他们的人生还有希望;还可以悔改,重新做一个优秀、可爱的人。

  未成年的孩子身心都是单纯、脆弱的,在身处困境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把一朵云彩看成整个的天空,出现一些机端的行为。

  这时候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再相信和爱自己了,他们就会完全被冷漠与孤独包围,再也感觉不到身边的温暖与美好,感觉不到生存下去的意义。

  在人生的最后,药家鑫曾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这是他最后一份悔改的努力,想证明他心中还有着为他人的美好。他还让父母好好地活着,说他先去投胎,下辈子好好地照顾他们……但是他的父亲没有理解这些,他竟然狠狠地对儿子说:“把你的罪恶都带走吧,不要连累别人!”

  • 家教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