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领她再一件件捡起来,她嘴里一边咿咿呀呀地说着,手和脚也不停地动着,如果把玩具抛得很远或把圆的东西踢得直转,她会很开心,我想,这和成人从踢球中得到的乐趣应该是一样的。
我认为孩子这时的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想摔时就让她摔,她的愿望得以实现,摔玩具时的注意力比较稳定,还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性,在一次次摔、捡的过程中,她对各种玩具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会形成很直观的印象,再深点的道理如:小的、轻的能扔得远,大的、重的就扔得吃力,圆的能踢不易拿,扁的好拿不能踢等,也在无数次的破坏实验中得到印证,她虽不会表达出来,但感官的不停刺激对大脑的发育完善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我认为:宝宝把摔玩具当成一种玩法也不见得就是错误的,同样可以使她的某些方面得到锻炼。只不过,在“摔”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做到引导,并给她规定一个特定的范围,比如一个相对柔软的环境,以及给她一些不会被摔坏的玩具来“摔”,这样就可以避免摔玩具造成的一些负面效应了。
专家点评:
这位妈妈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也走在科学育儿的前列。
第一,她能理解并尊重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就是直觉动作思维,即孩子有了感觉就去动作,并非常喜欢看到自己的动作后果。还有,她注意到了孩子感官动作的发展,因此,她给了孩子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也很耐心,不辞辛苦地和孩子一起捡玩具。第二,她不局限于成人的价值观,她并不在意孩子摔玩具给她带来的不便,甚至损失。她不认为摔玩具是孩子在犯错误,所以不制止还鼓励,正是这一点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因为,当孩子喜欢玻璃球而不喜欢钻石的时候,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勇士。
不知细心的妈妈发现没有,以上两位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思想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样就能接纳,去尊重,会反思,去适应,同时还肯定会去学习和交流,最后不断升华自己的教育能力,她们的宝宝怎么可能不优秀呢?
有个小小的建议送给这两位智慧型的优秀妈妈,也送给所有下决心与孩子同步成长的妈妈们:对孩子玩玩具的问题,家长不仅要思考和引导,还要具备家长的权威。因为在开发宝宝智力,放飞孩子快乐天性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凡事太任性,留意别人的情绪变化和别人的需求,因为,孩子将来生存的环境毕竟是在社会中,而开明的老师、开明的老板、开明的爱人都不是随时可以遇到的。
指导专家/鲁杰
文/新浪网友京豆妈、zap2506
本文摘自《母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