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轮子,供孩子们转动。那里吸引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孩子,他们吃力地摇动水车把柄,直观小轮子带动大轮作转动、水车蓄水,明白了它是怎么工作的,这就是复杂的力学原理;而当宝宝亲自在“人体内脏”走一走,对人体内部的器官构造便一目了然、记忆深刻。深奥的科学在这里变得如此浅显,又令孩子欣然接受。
敏感于色彩和造型
经常到美术馆、博物馆的孩子,逐渐会形成这样一种意识: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对艺术的热爱,会使他们的想象更开阔、大胆,性格和情感发育更健康。
儿童画、风景画、以动物植物或自然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作品常常会使孩子们浮想联翩,偶尔还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一个角色、手舞足蹈。当妈妈带三岁四个月的陶陶去美术馆,他学着一幅题为《盛夏》的画中小鸟的样子,上下煽动着两只胳膊做飞行状,随后趴在地上用手指当笔涂涂抹抹,称他画的小鸟和画上鸟一样漂亮。与许多成年人对现代派、抽象派作品的隔膜不同,三四岁的孩子会对这类作品入迷,因为他们正处在思维非常活跃的阶段,头脑中没有禁忌,喜欢作品中夸张的构图、造型和艳丽的色彩,并很感性、很直观地把看到的作品和自己的种种经历有一搭没一搭地联系在一起,任凭想象无极限延伸。
特别提醒
文明习惯
去博物馆、科技馆一类的场所之前,父母应告诉宝宝他将去什么地方、干什么,希望宝宝从外表到行为都有个出色的表现。比如衣冠整洁,妈妈可让宝宝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让宝宝感到去这些地方是很郑重的;提示孩子在公共场合应守秩序,比如排队买票、入场、参观、游玩;说话轻声细语,不大声喧哗、哭闹,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人有礼貌,父母可鼓励三岁以上的孩子主动结识新的小伙伴,敢于回答生人友好的提问,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不随地乱扔东西,从小培养宝宝的文明习惯。
规则意识
进入场馆之后,把馆中的注意事项讲给宝宝听,让他知道在这个特定的场所,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如果有些展品可以动手摸一摸、试一试,父母一定将操作规程告诉宝宝,以防宝宝出危险或损坏馆中物品。
生活行为
在这些场所杜绝宝宝吃零食,最多喝点水或奶,也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尊重知识、科学和艺术,养成投入做事的好习惯。另外,宝宝年龄小,生理控制力弱,父母进场馆后最好先找到卫生间的位置,一旦宝宝有“情况”,及时处理,以免随处“解决”污染环境;一岁左右的宝宝表达不清楚,可穿一纸尿裤。
灵活掌握时间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宝宝,对一件事的专注时间越短。父母应场馆中的内容,限定参观、游玩的时间,一般不要太长,否则宝宝会厌倦。
参观与游戏结合
国外博物馆、美术馆中有一些专为儿童开设的区域,在国内还很少,但父母不妨给宝宝准备一张纸、一支笔,或是一盒橡皮泥,让宝宝一边游戏一边观赏,使宝宝兴趣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