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等,与孩子一起讲故事、说儿歌、看图书、玩游戏等,引导孩子开展语言、阅读和游戏活动。
父母还应该和孩子一起用各种材料自制玩具,促使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各种材料的来源、功能、性质和变化,并学习用这些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等。如,孩子喜欢玩球,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编织带编成空心球,球心里放上小铃裆,这样,既可以踢着玩,也可以扔着玩,小铃档丁当作响,孩子们更爱玩。孩子在和妈妈一起制作的过程中,认识到编织带原是用来捆扎纸箱的(材料的来源和功能),它比其他材料质地更硬(材料的性质),认识到废弃的包装带可以变成有用好玩的球(材料的变化),学着用身边的材料解决没有玩具的实际问题,在把包装带缠绕编结成球的过程中,还发展了孩子空间知觉和空间建构能力。
参与孩子的玩
1、关注、观察孩子
父母应观察些什么呢?
在玩中,孩子能否恰当地表现出喜怒哀乐。能表现不同的情绪是孩子健康发展的标志。孩子的游戏是否过几星期就会变换新花样。如果是,说明孩子善于用新的、难度更大的方式来学习。
孩子对新事物、新人是否表现出好奇心,愿不愿意接受新任务。如果是,说明孩子有较强的自信心。
孩子是否乐于与同伴友好相处。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越多,越有利于他社会能力的发展。孩子对父母关注的反应是否恰当,过分地拒绝或服从父母都是不当的。孩子偶尔表现出坚持自己的愿望并反对父母的要求,这是他有社会化行为的正常表现。
孩子能否坚持把一件事做完。能坚持到底,是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品质。
孩子是否经常表现出被爱和爱的需要,表现他的快乐。如果是,说明孩子的心态平和而愉快。
2、作为孩子的同伴和孩子一起玩
父母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分享孩子玩的乐趣,这可以增进亲子感情,满足孩子安全与爱的需要。有研究显示,亲手交往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父母参加孩子玩的最佳方法是做一个平等的伙伴,而让孩子做主导者。父母要做的只是体力上的帮助、充当伙伴、提供建议、帮助他集中精力(陪着他、和他交谈、支持鼓励他)等。
有的父母会觉得自己很忙,不可能老陪着孩子玩。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既不耽误父母干活,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一起玩的实例。如带孩子一起下地,父母在忙着收麦子时,孩子在捉蝴蝶、捉毛虫,奶奶又带他看正在生长的茄子,并告诉他茄子“出小骨朵了,长得更大了”;妈妈拔草,孩子专门拔茴香,妈妈说他“发坏心眼”,语气里也暗暗表扬孩子能区分草和茴香;爸爸拆卸自行车时,孩子在一边看,也模仿着卸开玩具螺丝,探索里边的结构;父母洗衣服,孩子就在父母的周围玩“吹泡泡”,大些的孩子还可以帮父母打水、晾衣服……
父母们应相信,和孩子一起玩,将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