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对玩具“喜新厌旧”?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4年05月20日 09:49:41 

常有妈妈抱怨,刚给孩子买的玩具,没有几天就被扔在了一边,孩子们似乎总是盯着橱窗里的新玩具,或是总是喜欢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怎么办呢?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表现出“喜新厌旧”呢?如果宝宝总是把一些玩具扔到地上,是不是因为它不喜欢这个玩具了?如果喜欢,为什么不好好玩呢,总是扔到地上呢?

案例1:刚给孩子买的玩具,没几天就扔在一边

每次去商场,都会带着宝宝去逛玩具店,每次看到新玩具,宝宝也是相当喜欢,爱不释手,可是买回来没多久,就会丢在一边不玩了。现在家里堆放了超多玩具,大多都是九成新的。当废品处置,舍不得;送人,又拿不出手。感觉这样非常浪费。

案例2:不玩自己的玩具,总觉得别人的玩具好

经常带孩子去公园玩的时候,都会给宝宝带各种玩具,但到公园后,她总是喜欢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有的小朋友愿意交换分享还好,有时候,其他小朋友不愿意让她玩,她就会哭闹。

专家解读:“喜新厌旧”正常,是宝宝普遍存在的发展特点

家长们不要为宝宝的这种厌旧情结担心,孰不知,宝宝的这一特点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所造成的。小宝宝接触过一个新事物以后,便会表现出失去注意和兴趣,这确实表示宝宝对这件事物暂时失去了兴趣,但要记住,这只是暂时。在这种情况的同时,这也是宝宝适应了新情况的一种体现,如果一个宝宝对任何新情况没有这种迅速适应的能力,那么它将会变得非常敏感和焦虑,感觉身边都是不熟悉的事物时,宝宝的安全感自然会降低很多,它们极有可能会有终日惶恐的感觉。

出现在宝宝身上的这种现象,发展心理学上称之为习惯化(habituation)。即对某个刺激的反应,由于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逐渐减低。也有研究者提出人类可能最原始的学习方式正是由习惯化的现象所展示出来。

婴儿的习惯化依赖于这样的事实:给婴儿呈现一个新刺激的时候,它们会有一个定向的反应(orienting response)。它们可能会安静下来,全神贯注,然后经历一段它们遇到新异刺激时都会有的心率降低。当它们重复多次暴露在这个刺激面前的时候,婴儿就不再出现最初的定向反应。如果出现另一个新的不一样的刺激,婴儿又会重新出现定向反应。当这一现象发生时,我们就可以说婴儿已经学会识别最初的那个刺激,并且能够把它和其他的刺激区分开。

在婴儿知觉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测量是注视行为,范茨的“偏好方法”开始了婴儿知觉研究的革命。在婴儿知觉偏爱的实验中,同时呈现两个图案并测量婴儿注视各个图案的时间,如果在各次实验中,婴儿对某一对象的注视时间系统长于对另一对象的注视,就说明婴儿对这一对象表现出了“偏好”。这一实验结果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婴儿对外界环境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至少在自己注意什么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习惯化—去习惯化方法的实验程序为:当出现一个新异刺激时,婴儿最初是一个强烈的反应,然后刺激重复出现,婴儿对之逐渐熟悉,不再新异时,他们的兴趣下降,反应减少,即为习惯化;当刺激发生了改变,再次变得新异时,婴儿兴趣重新出现,即为去习惯化。这些研究方法进一步说明婴儿不仅具有知觉偏好,而且还具有知觉上的辨别能力和再记忆能力。借助这些敏锐的实验方法,研究者发现:在听知觉、视知觉、数的知觉、空间位置等方面,甚至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方面,婴幼儿的认知水平均高于以往研究得出的结论。

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是,婴儿每种感觉系统都有可能出现习惯化,研究者们通过多种形式来考察习惯化。一种是考察吸吮的变化,当新异刺激出现的时候,婴儿的吸吮会暂时停止。该反应和成人在进餐过程中对别人有趣的言论,表现出放下刀叉的反应大同小异。其他对于习惯化的测量还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婴儿对特定刺激注视时间的变化。

个体习惯化的发展与婴儿身体和认知上的成熟有关。习惯化在婴儿一出生就有所表现,大约在婴儿出生后的12周内发展成熟。而当宝宝在习惯化上存在困难时,往往会提示着它们在发展上存在着问题,比如婴儿可能有心理迟滞。

  • 游戏玩具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