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听到的词越多,未来遭遇阅读困难的可能越低,阅读成就越高。相反,那些“词贫”生则有更高的几率遭遇阅读困难、学习困难、和提早辍学。
多与孩子对话,多使用丰富的语言,哪怕孩子不能完全听懂,丰富词汇的刺激对孩子的语言也大有益处。
多给孩子读书。任何一种语言,书面用语与口头词汇都大不相同。书面用语是阅读的一大难点,如果孩子在阅读前已经掌握了部分书面语,阅读的难度自然也就降低了。
2、不要过早逼孩子识字阅读既然成为优秀阅读者这么难,又耗时这么长,是不是越早开始教孩子识字越好?
专家的意见是:错!
前面说过,阅读需要众多的脑区合作才能完成,不同脑区的联系和合作依靠髓鞘形成。在角回区髓鞘形成前,阅读很难发生。
虽然专家并不排除有个别孩子天赋异禀,但绝大多数正常的孩子要到5-7岁角回区髓鞘形成才能基本完成。在专家对照研究中发现,一组不顾孩子大脑的生理成熟度而超前识字的孩子,到小学三年级以后,阅读能力基本被普通孩子反超。
3、小说故事是个好东西很多家长认为读小说是看闲书,对学习没啥用,是不是这样呢?脑神经学家通过实验确定,阅读小说可以增强脑神经的联结!
实验安排了一组被试,在十九天的实验期,连续监测他们大脑静息态数据。其中前五天和后五天不阅读,中间九天阅读小说。
实验数据表明,在九天小说阅读期,被试的大脑负责语言处理、故事理解、与感觉相关、与运动系统相关的几个脑区的神经元联结都明显增强,而且阅读完成后,就算后面五天没有继续读小说,这种增强仍然可见。
科学家还不能确定这种增强最终会持续多久,但很明显,经常阅读小说能持续强化这种神经元联结。
读小说增强了语言处理和故事理解脑区的神经联结很容易理解,因为阅读肯定要动用这部分的脑区,但读小说跟感觉脑区和运动系统脑区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这部分脑区的神经联结也得到了加强?
对此,主持实验的科学家格雷高里-伯恩斯解释:
“我们发现,在阅读小说时,读者仿佛‘进入’了角色的身体,大脑中与感官和运动系统相连的神经会随着角色的感觉和活动而变化。我们以前打比喻说好小说让人感同身受。现在,我们发现,好小说可能还实实在在地在生理上改变了我们的大脑。”
我们知道神经元的联结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生理基础,联结越多越稳固,人就越聪明。所以,再也不要说看小说对学习没有用了。
培养每天阅读习惯每天阅读!
每天阅读!
由于人类的大脑并非天生为阅读而设计,阅读脑的改造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把左侧枕-颞脑区改造成“文字盒子区”这一步,既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一夜成形,甚至也不可能加速推进,唯一不变的法门就是每天阅读,不断刺激,不断训练。
可能你说问:那这块脑区原来是干嘛的?把它改造成阅读区会不会伤害原来的”天赋“呢?
这个问题科学家暂时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目前的共识是:这个脑区原本就是由于分辨极其精密的视觉细节,我们几十万年前的老祖宗极可能是利用这个脑区在丛林里分辨动物细小的足迹差异,并由此判断动物的大小、雌雄、去向。
所以,除非你准备让孩子重返丛林去过野人生活,否则建议还是好好利用这块脑区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