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如何降低异常分娩率?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6月05日 10:18:20 

  提前做准备预防难产是正确的做法。孕妈妈要控制自己的体重,符合健康标准,防止胎儿过大,做适当有规律的运动。高龄孕妈妈和患病的孕妈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并定期做相应检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消除心理阴影,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害怕生产,以健康平 和的心态面对分娩。

孕妇如何降低异常分娩率?

  1、定期产检 及早发现不良因素

  预防难 产最有效的方法是按规定到正规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在妊娠晚期还要做骨盆测量,以便医生对母婴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一般在预产期前2周左右,医生就要对产妇的 分娩方式作出鉴定,并事先告知产妇本人,让其知道是可以自然分娩或需要试产,如果只能选择剖宫产也会告诉本人,以便临产妇做好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

  如果胎位在30孕周仍然不正常,如臀位或横位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胸膝卧位法进行矫正。每次15-20分钟,早晚各1次,一周后进行胎位复查。胎位矫正过来后还需坚持监测,以防再发生胎位不正 。

  2、均衡营养 避免进食太多造成胎儿肥胖

  胎儿太大,是现在导致难产的最主要原因。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家里都很宝贝。于是拼命给孕妇补充营养,导致孕妇胖胎儿也胖,给生产带来 很大困难。专家指出:怀孕期间,孕妇的体重增加宜控制在10~14公斤的合理范围内。如果婴儿头部太大(BPD超过10公分),生产将很困难,一旦BPD 超过10.5公分,顺产将不可能。所以,在孕期只要能均衡营养,保障胎儿发育所需的养份就够了。

  孕妈妈体重管理计划

  (1)第一阶段(0至3个月):你的体型并没有太大的转变,只是胸部开始肿胀。初期会出现尿频、目眩及呕吐,但适情况会慢慢消失。在这段时间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便秘、心、肺、肾都感到压力。体重约增加2磅左右。

  (2)第二阶段(4至6个月):胸部逐渐增大,腰身变粗及腹部微微隆起,腹部中央向下出现一条黑线。妊娠纹及初乳也在这时期开始出现。胃口开始好转,体重每两星期增加1磅左右。但不需要特别多吃食物,否则容易令体重急剧增加。

  (3)第三阶段(7个月至生产):你的胸部及腹部急速增大,并出现水肿情况,使体重增加得较快,直至生产前大约增加25至30磅。这段期间有些人会出现胃灼热,消化不良及腿部抽筋情况,但这些都属于正常情况,因此不需要太担心。

  3、注重锻炼 助力分娩

  有些孕妇本身不爱运动,或者在孕期为了胎儿安全尽量不运动,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适当运动不但有利于控制孕期体重,还有助于顺产,它可以缩短产程,降低难产 几率。常运动的准妈妈通常可以维持体能及心肺功能在一定水准上,体能好的孕妇耐受力高,对产痛的承受也就比较好,所以女性运动员分娩时就会比普通孕妇的并 发症少许多。所以,准妈妈可以保持平时的运动习惯,只要注意不要选择激烈的项目就可以了。

  孕期女性如何运动最健康?

  (1)运动前应向医生咨询,了解何种运动适合自己;

  (2)运动时应穿着宽松的服装,如果下水游泳,应穿专门为孕妇设计的游泳衣;

  (3)坚持有规律锻炼(每周三到五次),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多喝水,以防脱水和过高热。

  (5)不要空腹锻炼。如果你还没有吃饭,体内葡萄糖将无法补充足够的能量,导致肝部分泌出例如酮这样的物质,酮对胎儿的发育是有害的。所以运动前15分钟到30分钟先喝吃些点心喝点橙汁是非常有必要的。

  (6)每次锻炼要有五分钟的热身练习,例如慢走。

  (7)锻炼过程中,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化。心率是绝对不能超过每分钟130次。测量心率的变化可以使用仪器,也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说话测 试。即如果发现自己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正常说话,则说明你的心率过速,活动过量了。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15至20分钟。低强度的活动最长不要超过45分钟。

  (8)在锻炼过程中,你的体温不要超过37度。由于这不太方便测量,所以多注意一下心率的变化。

  (9)如果有条件的话,运动时最好选择木质地面或铺有地毯的地方。安全系数会更大些。

  (10)运动终止要慢慢来,逐渐放缓。做些伸展运动是相当必要的。但是不要伸展得超过自己的身体极限。

  (11)怀孕四个月后,要避免做需要背部平躺的运动。这个姿势会使子宫伸展,导致静脉压缩,影响它将血液输送到你的心脏和子宫。

  (12)运动后不要突然从地板上起来,这样容易导致血压突然升高。

  (13)天气酷热、潮湿或你发烧生病的时候就不要坚持锻炼。

  4、放松精神 避免人为“导致”的难产

  有些准妈妈对自然分娩带来的疼痛,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在剖宫产手术很容易实施的今天,虽然从内心和潜意识里崇尚自然分娩,却更信服在她们看来“安全系数高”的剖宫产,从理智上愿意剖宫产。

胎教音乐
  • 分娩期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