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坎宫 眉心至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7.攒竹(天门) 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外感内伤均宜。
8.太阳 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可清热明目、止头痛。
9.四白 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方鼻翼旁,可明目。
10.听宫 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可促进听力。
11.下关 位于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
12.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咬肌中。
13.中脘 脐上4寸,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泻泄、呕吐、食欲不振等有效。
14.龟尾 在尾椎骨端。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本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
15.足三里 外侧膝眼下3寸,股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拇指按揉,称按揉足三里。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多用于消化道疾患,与摩腹、捏脊等配合应用于小儿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