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现鹅口疮,该怎么办?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03月22日 11:05:23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新生儿的常见病。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或周岁内的婴儿,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主要表现为牙龈、颊黏膜或口唇内侧等处出现乳白色奶块样的膜样物,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分布,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有时波及咽部。

新生儿出现鹅口疮,该怎么办?

  此白膜不易拭去,若强行剥落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并可渗血,白膜又迅速生成,一般无全身其他症状。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患者,病变比较严重,可侵入至咽后壁、食管、肠道等,可出现呕吐、呛奶、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的白色念珠菌可侵入血液导致败血症。

  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皮肤表面、肠道、阴道寄生,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免疫受抑制时才可致病,所以如果看护人不注意卫生,是很容易导致新生儿患鹅口疮的,主要患病原因如下:

  1、乳具消毒不严,乳母乳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

  2、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3、部分宝宝因疾病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4、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

  5、长期腹泻的宝宝导致微生态失调。

  综上结论是,新生儿期一定要注意奶具的消毒及护理人员的手卫生。

  那么在临床上,笔者遇到有些情况特别容易与新生儿鹅口疮混淆,在这里列出来与妈妈们分享鉴别:

  1、正常奶瓣

  新生儿吃奶后口腔内常会有奶瓣残留,一般用棉签可拭去,而鹅口疮是不要拭去的;

  2、板牙

  牙龈上由上皮细胞堆集或粘液包裹的黄白色小颗粒,称为“板牙”或“马牙”,切不可挑破以免引起感染;

  3、溃疡性口炎

  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面或溃疡,可融合成大片,也可形成白膜,剥离后可见出血性糜烂面,宝宝可出现流涎、拒乳、发热等症状,该病一般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

  4、疱疹性口炎

  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牙龈肿胀,在舌、唇内、上腭、颊粘膜出现水疱,周围有红晕,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表明覆盖白膜,局部疼痛,宝宝出现拒奶,也可出现发热等表现,该病是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

  当护理宝宝发现口腔内异常,应医院就诊医生检查进一步明确原因。一般来说,到了医院,医生对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原则会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奶具及乳母奶头的消毒,注意护理人员的手卫生;

  2、在医生的指导下用1.4%碳酸氢钠护理口腔;

  3、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制霉菌素护理口腔(10万~20万U/5-10ml)。

  新生儿鹅口疮的处理主要重在预防。为了小宝宝的安全,妈妈们在日常护理中一定要注意消毒和手卫生。

胎教音乐
  • 鹅口疮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