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不能滥用抗生素 家长切记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9年05月09日 10:04:41 

鹅口疮不能滥用抗生素 家长切记

  鹅口疮,又称“雪口”、“白口糊”,是由一种叫做白色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引起的。多发生于婴幼儿和体弱多病的人。孩子宝宝得了鹅口疮有什么表现?

  一、为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可因奶头、乳具污染而传播,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中医认为本病系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致心脾积热,邪热上乘于口舌;也有因先天禀赋不足,气阴两虚,或后天乳食调护失宜、久病久泻之后,阴液耗伤,虚火上炎于口舌而发。

  二、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

  初起时,呈点状和小片状,微凸起,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膜界限清楚,不易拭去。如强行剥落后,可见充血、糜烂创面,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但不久又为新生白膜覆盖。偶可波及喉部、气管、肺及食管、肠管,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一般婴儿鹅口疮发病很快,但全身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发热,烦燥不安,哭闹,有的孩子不爱吃东西,但多数并不影响哺乳。发病初期,口腔粘膜充血发红,1~2天后,在舌、唇和颊粘膜等处,出现散在的白色斑点状、凝乳样物,有的状如白膜,稍微突出于粘膜表面,和凝乳块不同的是这些白膜不能被擦拭干净。如果强行剥去白膜,创面会渗血。

  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时,白色斑点会很快蔓延整至个舌背、唇、颊、腭部粘膜,形成片状。较大的儿童感染白色念珠菌,常常局限在口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口角,表现为双侧口角糜烂,特别在寒冷干燥的季节,常常由于口角干裂而继发念珠菌感染。

  三、鹅口疮是小儿常见的疾病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影响不大,但是一些新手爸爸妈妈们因为不了解,就擅作主张,反而加剧了病情,让宝宝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到底治疗鹅口疮需要有些什么禁忌呢?

  1.苏打水治疗减效就收

  用 1%~2%的苏打水(碳酸氢钠溶液)于每次哺乳前后清洁孩子的口腔,是治疗鹅口疮的有效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轻症患儿不用其他药物,病变2~3天即可消失。有些母亲看到宝宝口腔的病变已经消失,就立刻停药,这样容易复发。这是因为苏打水治疗鹅口疮主要是通过清除口腔内能分解产酸的残留乳凝块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从而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不能直接杀灭白色念珠菌。因此,用苏打水治疗鹅口疮时,在口腔内病变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4~5日。

  2.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当宝宝患了鹅口疮后,有的母亲为消除感染,常自作主张给孩子服抗生素类药物。殊不知,小儿鹅口疮用抗生素不但无效,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内寄生着许多微生物,如常见的乳酸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拮抗,并常保持共生状态,一般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时,会使一些微生物被抑制或杀死,从而破坏它们之间的生态平衡。但是,抗生素是无法抑制和杀灭白色念珠菌的。当那些可以产生抗白色念珠菌物质的微生物数量因使用抗生素而减少时,白色念珠菌就迅速繁殖,从而使病情加重。

  3.涂搽紫药水

  不应涂搽紫药水,紫药水药名甲紫、龙胆紫,因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过去常用于鹅口疮的治疗。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用紫药水治疗鹅口疮有不少缺点。

  小精灵温馨提示:

  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较少,口腔黏膜干燥,长时间涂搽紫药水后,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干燥而产生溃疡和明胶样损害;涂紫药水后,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也不宜观察病情的变化。

胎教音乐
  • 鹅口疮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