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牙齿,从婴儿保健做起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6年05月03日 16:27:31 

  根据统计,孩子蛀牙的比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平均每人有五颗蛀牙,牙齿的保健必须从小开始,尤其乳牙保健如果做的好,对日后恒牙的发育有很大帮助,无论喝母奶或配方奶的宝宝,家长都要遵循乳牙护理的原则,为宝宝的牙齿生长奠定最佳基础。

健康牙齿,从婴儿保健做起

  乳牙在孩子生长过程中扮演相当重要角色,不但要负责咀嚼食物以获得营养,还要诱导恒牙萌发、促进颚骨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发音和美观。

  儿童牙科专家表示,宝宝大约出生六个月开始长第一颗乳牙,乳牙的萌发顺序主要从前面到后面,不过上排虎牙长出时间有时会比后面牙齿慢,所有乳牙的长牙过程可持续两年到两年半时间,大多在两岁半到三岁时就可以长齐。

  BOX:宝宝乳牙生长顺序

  乳牙长牙原则上是左右对称,上下牙弓萌发顺序大致如下:

  ◎下排正中门牙→下排侧面门牙→下犬齿→下排第一大臼齿→下排第二大臼齿

  ◎上排正中门牙→上排侧面门牙→上排第一大臼齿→上犬齿→上排第二大臼齿

  乳牙若未做好保健,对恒牙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张毓珊主任强调,宝宝长大要有一口漂亮又整齐的牙齿,必须从乳牙的维护做起,因为乳牙的位置与恒牙的位置差不多,如果乳牙清洁不理想,细菌容易顺着牙根往下侵袭,使恒牙受到感染,大一点长出来的恒牙可能出现形状、颜色的差异,甚至还没长出就蛀掉。

  此外,乳牙如果因蛀掉而提早脱落,两边乳牙容易倾倒,使得恒牙萌发时空间受挤压,排列会不整齐。

  第一颗乳牙萌发时,带宝宝向牙医报到

  美国的儿童牙科学会,暨美国小儿科学会都建议婴幼儿在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就应该看牙医,主要由牙医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平常如何护理牙齿和饮食习惯等等,并教导父母该如何做好清洁,保护宝宝的乳牙,如何建立正确饮食习惯,同时为宝宝进行牙齿涂氟工作,氟可强化牙齿珐琅质,对初期蛀牙有再钙化功用,使牙齿恢复健康,对牙齿的保健有很大帮助。

  通常建议后续约每半年检查一次,如果属于蛀牙的高危险群,大约每三个月就要回诊检查。

  牙齿变色、牙龈流血,小心奶瓶性蛀牙

  父母最担心莫过于宝宝有奶瓶性蛀牙,奶瓶性蛀牙是因为婴儿含着奶瓶睡觉,或长时间含奶瓶,奶瓶中有糖类物质(乳糖),而造成上前牙近牙龈部位蛀牙。如果发现宝宝牙齿开始变色,或宝宝不太让人碰牙齿、牙龈有出血情形,就是奶瓶性蛀牙的征兆,等到牙齿有洞洞出现,就是已经蛀牙了。

  饮食习惯是造成奶瓶性蛀牙的最主要原因,宝宝很难避免少量多餐,每天会用好几次奶瓶,无论喂母奶或配方奶,每次喝完奶都要用纱布、牙刷或清水帮宝宝清洁牙齿。

  错误饮食习惯,蛀牙最大元凶

  临床发现大部分宝宝蛀牙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最直接的关系,父母最容易疏忽就是使用奶瓶、喝母乳的频率太高,以及给宝宝太多糖类食物;而且喝完奶、吃完食物未立即清洁牙齿就让宝宝睡觉,才会造成蛀牙;此外,有些宝宝本身牙齿长的比较拥挤,也会增加蛀牙的机会。

  有些父母则认为宝宝喝完奶只要漱漱口即可,或觉得乳牙坏掉还有恒牙,所以没关系,尤其老一辈在照顾上更容易有这些偏差的观念,而且即使看完牙医,仍无法从生活中落实牙齿清洁的工作,最后还是难逃蛀牙的后果。

  宝宝乳牙的保健,怎么做?

  ◎及早改用杯子喝奶

  幼儿对牙刷比较会抗拒,妈咪可以用纱布沾一点含氟漱口水(沾湿即可)帮宝宝清洁、擦拭乳牙,或使用指套(市面上有贩卖,上面呈颗粒状)进行清洁,一岁以后,大约15个月开始,可使用儿童牙刷帮宝宝刷牙。

  此外,最慢一岁以后就应该让宝宝改用杯子喝奶,建议使用训练杯帮助戒除奶瓶,并先从睡前那一次开始使用;同时避免含着奶瓶边喝边睡,而每次喝奶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使用沟隙封填剂,减少蛀牙机会

  有些牙齿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沟隙(尤其是咬合面,家长很难用牙刷清洁,所以蛀牙很容易从这些缝隙开始,建议可请儿童牙科专科医生使用沟隙封填剂(一种透明或有色树脂),把沟隙填平,以利于清洁,减少蛀牙的机会。

  ◎即便喝母奶,清洁步骤仍不能少

  喝母乳和喝配方奶的宝宝,在乳牙的护理上都是一样的,如果无法避免边睡边喝奶,喝母乳的宝宝一样很容易蛀牙,父母绝对不能疏忽。此外,在长第一颗乳牙时带给牙医生检查,可在刚开始发生蛀牙时及时发现,并给予洁牙、涂氟,做好补救措施,同时提醒父母要注意的事项。

  有些父母轻忽戒除奶瓶及奶嘴的重要性,孩子已经一、两岁还在使用奶瓶奶嘴,也因此造成嘴巴翘、牙齿咬合受影响,甚至嘴巴闭不起来等问题,宝宝能尽早看牙医,就能经由医生检查,阻止问题的发生。

  我国并未像欧美国家实施饮水加氟,因此牙齿珐琅质会比较弱,加上宝宝除了喝奶之外,还会摄取糖果、饼干等糖类食物,所以牙齿对细菌的防御力较差,清洁上更显得重要。

  • 婴儿期护理保健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