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注射完疫苗后要注意哪些事情?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9年08月26日 09:31:32 

  疫苗本身就是减毒或灭活的细菌、病毒,接种疫苗后,难免会出现不适现象,不适症状包括:发热、哭闹、吃奶差、轻微红肿、轻微呕吐、腹泻、乏力等。但是注射疫苗是不会导致宝宝免于力下降的,只是注射疫苗的时候如果是正好是生病的时候打,宝宝会加重病情,同时引起发烧。这种情况一般是选择注射疫苗的时间不对,导致宝宝生病的。也就是因为刚注射疫苗这几天(一般72小时)内会出现不良反应。也就是这期间可能是会相对容易患病的。因为疫苗对机体而言属于“外来入侵者”,会激发免疫功能起反应,因此,在接种后24小时之内发热低于38.5℃,宝宝精神好,没有其他情况,一两天后就退烧,是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对机体只会造成一时性影响。

宝宝注射完疫苗后要注意哪些事情?

  婴儿注射疫苗后注意事项:

  1、打完疫苗后不要做剧烈的体育活动和运动,注意要多休息,这样有利于抗体的形成。

  2、宝宝疫苗接种后,出现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要注意饮食清淡,还需保证营养充分。不要让宝宝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这样会增加宝宝肠胃不适。

  3、打完疫苗的这天不要洗澡,小心伤口感染。(3天内最好不要洗澡)

  4、多喝水有利于血液循环,能减轻疫苗反应。增加抵抗力。 个别宝宝在二十四小时内体温会有所升高,可给宝宝多喝些开水,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与降温,切莫随意使用抗菌素类药物,若有高热或其它异常反应,则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5、保护好宝宝的接种部位,不要碰水,保持清洁,以防污染物进入而引起感染;要给宝宝穿清洁柔软的衣服及勤换衣服。

  6、疫苗注射处有硬块,这种硬块有时会持续几个月,这是肌肉里一小块钙化的瘀伤,没有大碍。 如果是局部的红肿,建议用新鲜的生土豆片给宝宝敷一下。敷的时间不要过长,有些家长给宝宝一直敷,恨不得在上面绑块布让它不要掉。刚切好的土豆片表面有水分不会掉,若掉了就说明水分已干,不用再敷,通常一天敷3-4次,一次敷10多分钟即可。

  7、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发烧。要根据不同的体温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宝宝的正常温度是37.2℃左右,若打完针后徘徊在37.9℃-38.5℃之间。

  a、体温低于38℃或伴头痛、恶心、流鼻涕等一般症状,无须特殊处理,或给宝宝做物理降温,一般经物理降温后,宝宝的体温会恢复正常,头痛、恶心、流鼻涕等症状也会随之消失或者缓解。

  b、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毛巾擦拭。不建议用酒精擦拭,一般家长对稀释的程度把握不好。

  c、若体温超过38.5℃,给宝宝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16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发生瑞氏综合征。

  d、洗澡对于因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低热可能会起到降温的效果,但打预防针后最好不要洗澡,至少4小时内不要洗澡,可以擦身。

  e、若持续高烧不退,则建议带宝宝去医院。

  8、宝宝疫苗接种后,若出现皮疹,注意好皮肤的清洁,最好给小儿穿棉布做的衣服,切不可用香皂、热水清洗皮疹部位或者使用刺激性的药物止痒。

  9、出现轻微不良反映不要慌。预防针一般是由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制成的,其免疫作用是靠它的抗原作用刺激身体,产生能杀灭或抑制病菌或病毒的抗体来完成的,只要抗原达到一定数量,身体内就会产生足够的抗病力,达到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因此,即使吃“发物”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至于“忌口”(如不能吃鸡蛋、鱼、水果等)更没有道理,因为打预防针与生病不同,注射疫苗后获得的抗病作用主要体现在抗体的质量上,而抗体实际上是一类特殊蛋白质,若能多吃点蛋、鱼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使体内制造抗体的原料增多,反倒可以提升免疫力。

  10、在宝宝接种疫苗之后的10天是关键的观察期,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情况,关注宝宝的护理。如果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疼痛,要尽量避免宝宝用手去抓炎症性部位,并注意清洁卫生。

  11、宝宝打注射疫苗后,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注意保暖,以免着凉。 宝宝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宝宝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5℃以下,持续1~2天,这时候宝宝身体的抗病(一般的病菌)能力会下降,如果没有多喂水、没有注意让宝宝多休息,会演变为感染引起的发热感冒。所以我们做家长一定得注意,我家宝宝做了疫苗接种后,我都三天没给他冲过凉了,就睡觉前用水给他擦下身。也不敢带他去人多的地方。让宝宝多休息,然后多喂他喝水。偶尔也给他喝点柠檬水。他没胃口,我就给他吃点水果。宝宝这几天看起来精神多了。

  提示:如果宝宝出现一些严重的反应症状,如持续高烧不退、高烧超过40℃、全身皮疹、无精打采、痉挛、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症状,或者持续两三个小时无法安抚的尖声哭叫,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

胎教音乐
  • 体检免疫推荐
寒假幼儿安全注意事项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