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健萍则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到了成年以后就该完全以文字阅读为主了。
但简健萍也不反对学龄前的孩子在自发需求下识字。“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期的3-6岁孩子,也不必扼杀他们主动学字的欲望。当孩子觉得只有认识封面上的字才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认识包装盒上的字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家长便应趁机引导他们学字。”
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大了,就该让他自己去读书,培养独立能力嘛。
点评: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阅读,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乐趣的时刻。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长的这份陪伴以培养他们对阅读持久的兴趣。
误区二:时间一到,就把孩子拉过来看书,不管他是不是正在专注地玩玩具或是看一个电视节目。阅读是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
点评:粗暴打断孩子的兴趣点,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强压给孩子,势必会增添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反感。
误区三:给孩子念完故事,总是叫他复述这一页讲了什么。最好能把整篇故事都背出来。每天给孩子反复念一首唐诗,直到他背出来为止。
点评:很多家长总是太功利,过分强调孩子的“输出”,却不重视自己的“输入”。其实,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会有让人惊喜的“输出”。就好比写文章,要是没有充足的文学养料,哪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