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来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1月03日 11:54:21 

孩子自己来

我们的亲子假日班开办到现在也很长时间了,在活动中我经常会看到家长样样事情都要包办。一次孩子吃点心时,我看到很多家长在喂孩子吃,我对家长们说:“你们让孩子自己吃。”

那男孩也嘟哝着小嘴说:“妈妈,我会自己吃的!”

“你会吃?不行!呆会还不吃得满桌子,满身都是。”那男孩的妈妈坚决反对。

“是呀,而且孩子吃饭慢,饭很快就凉了,吃到肚子里会不舒服的。”一个奶奶这么对我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当父母要为孩子穿衣、着鞋、收拾玩具、铺叠被褥时,孩子常常会自告奋勇地说:“让我自已来!”然而相当一部分父母往往不予理会,仍旧自已包办代替,从而错过了让孩子自已动手的机会。
    父母们或许有自已的理由。有的是舍不得让孩子自已干,怕他们苦了,累了,弄脏了;有的是觉得孩子干得磨磨蹭蹭,浪费时间,不如自已干脆利落;有的则是嫌孩子干不好,干不了,结果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
     两、三岁大的孩子充分显示出了想模仿大人的天性。他们双手的灵活性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非常渴望由自己亲自动手来做。如穿衣服或把鞋扣紧之类的事情,要比孩子预料的困难得多,但他们认为:“这件事我能做!”为了证明自己能行,他会坚决抵制父母的帮忙。这时候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让他去做,即使心里很清楚孩子肯定会花去2-3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父母也要静静地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完成。不久,你就会发现孩子能够自己穿衣了,而且速度也加快了。小小的成功,比如自己倒水喝,自己拉上衣服的拉链,都能给予孩子一种胜任感。如果父母还把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工作交给他,比如把在超市买的物品放到结算柜台上;让孩子负责接电话;让他把洗衣粉倒在洗衣机里等等,孩子就会受到更大的鼓舞,因为父母的这些做法正在向孩子表明,你们认为他有能力做好事情。

其实,孩子最初萌发的劳动兴趣和欲望是很可贵的。如果说孩子身上有闪光点的话,这就是闪光点。假若这时孩子的热情被父母忽视,甚至拒绝,久而久之,势必会扼杀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贻误了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
  所以,父母应重视孩子“让我自已来”的呼声,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支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干,开始的“磕磕碰碰”总是有所难免的,,很可能就不得不时常面对一团糟的局面,也不得不做好筋疲力尽的准备。但这是开始,以后你就会为孩子的“能干”而欣慰。当然,父母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和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从少到多、从轻到重、从简到繁的原则,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指导,少一点包办。让孩子通过“让我自已来”,一步步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变得聪明、能干、坚强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