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你自己的!”他说道:“这条广告传达了一个非常错误的信息,因为如果一个人只听自己的,他一定是一个孤独的、无聊的和不会尊重别人的人。”
学会倾听别人,有效地回答别人的话,而不是自己想自己的,这是尊重他人的基本规则。
当然,这个法则并不仅仅是给孩子建立的。要让孩子重视倾听别人说的话,成年人也应该重视孩子的话。比如,如果你说好他放学后,你到学校去接他,或者,像约定好的那样,你送他到外婆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要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主意。孩子对成年人说话不算话是很敏感的。这样,孩子会有失去信任的危险。
看,那样做多没礼貌
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尊重他人的事情发生比如,为了抢公交车上的座位推搡别人;开门的时候不顾后边的人,门打在别人的脸上;汽车停在人行道上妨碍儿童推车通过等等。孩子看到这种现象时,孩子可能会疑惑地看着我们,仿佛在问:妈妈,为什么他们不像你说的那样?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要求保持一致性?不要装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相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强调尊重别人的重要性:“你看,那个叔叔把后来的奶奶都碰到了,这样做多没礼貌!”
礼貌:尊重的最初练习
哲学家这样认为:“礼貌会帮助孩子接纳某些价值观。要想很好地教养自己的孩子,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礼貌,重要的是向孩子传递礼貌的原则和同时传递精髓。精髓,不是装出来的善良或者慷慨,而是真正的善良和慷慨。”
不过,做到慷慨、公正和勇敢很难,而做到礼貌要容易得多。好的教育是从最简单开始做起,在孩子明白传递的精髓之前,让他先学会礼貌待人是十分必要的。
小争执与缺乏尊重的区别在哪里?
如何评估小伙伴的小争执和显然是缺乏尊重之间的区别?这个界限应该由父母来指出。在课间玩的时候让别人轻轻地推搡一下,这不是很严重,但是每天的甜点都被人抢走,这就不能接受了。幼小的孩子通常不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事实上,尊重有两重意义:
* 明白尊重别人的界限。
* 制定得到别人尊重的界限。
明白自己与他人的界限是如此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抢别人东西的孩子并没有感到自己是在做蠢事。这些孩子没有什么东西属于别人,什么属于自己的界限。这种模糊的认识使这些孩子只要自己想要就占为自己所有,不管是不是别人的东西。他们甚至还认为,别的孩子不大方,不肯把东西给他们。
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有些事情我们没有权力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接受别人对我们做。”
但是,原则确定之后,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孩子有可能会害羞讲述自己在课间的遭遇,或者不敢抱怨。
被人当作“告密者”并不是令人光荣的事情,即使在幼儿园里也是如此。
动画片的主角总是那些独自应付各种危险的超级英雄,怎么能承认在幼儿园的院子里,自己面对三块豆腐高的小伙伴的威胁就投降了呢?
孩子还小,让他们自己应付这一切还为时过早,父母一定要适当地干预,当然,干预并不意味着我们自己冲出去帮孩子摆平对方。如果大人过分地保护孩子,一方面是就没有办法让他学会面对,另一方面,跟欺负他的人一样,我们同样向他传送了一个拳头就是法律的信息。
正确的做法是教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