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小女孩与成功的贝多芬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6日 11:51:51 

毋庸置疑,音乐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但要学好它,必须有一个前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有一对年轻父母,平时省吃俭用,为两岁的女儿买了一架钢琴,由她母亲亲自执教。从此,她开始了近乎残酷的音乐训练。五岁时,她母亲规定晚上从7点到9点必须不间断地练琴,不完成指定曲目不准睡觉。女孩稍不认真就被父母严厉斥责。女孩对音乐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它,但必须每天长时间地弹奏。幼童的欢笑被禁锢在琴声中。这样的学习自然是无甚进展,父母很恼火,常骂她是蠢猪,女孩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她从骨子里憎恨钢琴,视它为头号敌人。但是,父母还是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已严重失衡,还以为对孩子的教育不够严厉,助长了她的惰性。于是,更加严格地约束孩子。终于有一天,外出归来的父母发现他们未来的钢琴家用斧头砸碎了钢琴,也砸伤了自己。 

  音乐大师贝多芬幼年时也经历过残酷的音乐学习,父亲从他四岁起就用强制的手段要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有时,他父亲半夜酗酒回来,把他从被窝里拉出来,要他彻夜练琴。那时,他常常是一边流泪一边练琴。同样严厉的教育,贝多芬成才了,小女孩失败了,为什么呢?因为贝多芬有一个最根本的条件——爱好音乐。贝多芬的爷爷在宫廷里当过乐队队长,贝多芬有幸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接受音乐训练前,他就经常随口哼一些自编的小曲来自娱自乐,接受音乐训练后,尽管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不近人情,但由于他对音乐的酷爱,还是进步很快。他父亲对此很自豪,逢人就说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这无疑是极大的鼓励,足以抵偿练琴的艰辛。7岁那年,他父亲为他举办了个人音乐会,热烈的掌声更是激发了贝多芬向音乐进军的雄心壮志。他的心理始终是平衡、健康的。 

  小女孩没有这样的幸运,她缺乏鼓励,感受不到音乐的乐趣,身心疲劳,对钢琴厌恶至极,但不得不违心地应付它,这其实是一种折磨、一种摧残。 

  真正爱护孩子,应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自己的理想目标去考虑,盲目超能力的要求是会扼杀天真的孩子的。 

  • 才艺潜能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