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抑郁孤独逆反粗暴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单亲家庭学生曾经怀疑过老师和同学不喜欢自己。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破损使学生内心变得敏感甚至压抑、焦虑,产生对周围的怀疑。因为这一点,他们的知心朋友很少,与老师的相处表现出一定的不合作性,甚至反感周围的人,导致行为上的攻击性。学生吴某,由于家庭破损,父母都无暇顾及对他的教育,致使他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恍惚,他担心同学知道此事没面子。回家后独自饱享暴力碟片,学习全然没有了兴趣,对人仇视。数学老师发现其抄同学作业,没收其本子并予以批评。吴某拒不承认,并顶撞老师,使老师下不来台。班主任、家长作思想工作也不肯低头。这与其性格孤僻、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是密切相关的。由此造成了他听不进批评,本能地产生敌意,脏话粗话成了口头禅。平时与同学相处常为一点小事而情不自禁发脾气,甚至发展为冲突、攻击的偏激行为。
2、 怯懦自卑 狭隘自私
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 《过把瘾》中,女主人公杜梅那份爱让人无可奈何,是什么造成她对爱的不信任,对自己的看不起?不能否认她父母婚姻的悲剧给她造成的极大的心灵伤害。同学王某,父母的劳燕分飞,使他对生活没有了热情,没有了信心,原本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却开始怀疑一切,远离朋友,封闭自我,学习急剧下滑。在一次和谈话中,他道出了他的心声。他说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还是没人供他读书,还是不如其他同学,什么都是假的。于是他有了两次离家出走,两次企图自杀的经历。可见,单亲家庭的学生,一般来说在感情方面常常是冷漠的,他们有的从父母长期的争吵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势不两立,体验到人世的真情与假意。试想,当一个孩子真切地知道,连最可信赖的父母竟是这样的不可敬、不可靠时,他便对社会、对人有了自己的判断,也就难以责怪他的自私与冷漠了。
3、 心理偏位 放任对抗
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了。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慰藉,经常进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场所。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等。个别学生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导致这些学生思想松弛,行为自由。
4、 情绪不稳 厌学严重
尽管学困生的类型千差万别,但他们的特点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单亲家庭学生中的学困生也大都如此,他们的学习心理存在着严重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意义缺乏认识,存在着?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倾向,不肯用功,怕动脑筋。如作业总想依赖教师的现成答案或抄袭他人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兴趣比较淡漠,他们绝大多数对不感兴趣的学科,厌学现象普遍,甚至当?逃兵?,多数同学成绩屡挂?红灯?。据调查,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反映不能长时间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所以学习过程中持久性差。
从我调查的单亲家庭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看主要有三种方式:专制式、放任式和溺爱式。其中放任式教育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专制式教育使家庭缺乏温馨,使学生易变得自卑、腼腆、孤独、内向,以女生为多。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着落,学生在校表现有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于管教。溺爱式教育的家长对学生百依百顺,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损,而忽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不知不觉养成了学生骄横、任性等坏习惯,使孩子的成长出现了片面性。
基于以上的心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家庭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引导教育,就会导致不良后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拯救这些单亲家庭孩子,使他们领略到社会、精神生活、人类美德诸方面的完善和幸福,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人道主义天职。?为此,就这些学生的心理现象,如何采取更好的教育对策,如何做好指导和配合家庭教育的工作呢?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