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些父母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我家这孩子,干什么事都憷头,一点儿“闯劲儿”都没有,以后进入社会可怎么办啊!”能有这种担心,拳拳之心可以昭见。父母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事事”成功啊。可是我们的父母们为什么不进一步去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事事憷头”,自己在这方面应该为孩子去做点儿什么呢?
从小就喜欢小孩子的我就亲眼目睹了一件可能也就会在你家中发生的“小事”。
上周末闲来无事,我携妻拥子前往朋友家“联络感情”。刚过周岁的儿子爱“眼生”,怕见生人,于是这次的出访无形中又多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锻炼儿子。
朋友的儿子四周半,见到家里来了一个小弟弟,高兴地手舞足蹈。端水果、拿玩具,小主人俨然做起了大哥哥。一转眼就“俘虏”了我们的宝贝儿子。
“看,孩子比你们俩都热情。”一句玩笑话“恭维”的朋友夫妻俩笑意满面。
我和朋友国际风云、体坛赛事;妻和朋友妻浓装淡抹、柴米油盐;儿子和朋友儿子积木布熊、飞机坦克,一片和谐。转眼,时近正午,朋友力邀共饮,盛情难却。
看着在厨房忙碌着的妈妈,正在搭积木房子的朋友的儿子拿起毛巾,跑过去,“妈妈,给,擦擦汗!”
“乖儿子!”
这一举动着实让我们这两个大男人汗颜。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央视公益广告中的经典:“妈妈,洗脚!”
“你真幸福!”妻适时地表达了她的羡慕。
一桌简单而丰盛的饭菜显示了两位家庭主妇的“实力”。酒过三巡后,朋友又把话题转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上。
“将来一定要让我们儿子出国留学。”朋友说。
“主要是让他们做个‘成功’的男人,不像你们两个‘小男人’!”朋友妻半开玩笑地补充道。
我和妻相视一笑。
大概是看到妈妈太累了。“妈妈,我帮你端!”吃饭的时候朋友的儿子抢着去端盛有鸡蛋汤的碗。“啪——”没走几步,碗摔到了地上。
“怎么不小心点儿!真笨!一边待着去!”朋友的举动彰显了酒精的威力。可能也是因为不愿在外人面前“示弱”的原因,朋友俨然不顾我和妻的在场,就动了怒。
委屈的眼泪从小孩的脸上流了下来。“过来,坐到叔叔这边来!” 一直在妈妈怀里盯着爸爸的那双“如临大敌”的眼睛告诉了我朋友在家里的“至高威严”。
“要是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的孩子像今天一样摔了一只碗,你知道她会怎样做吗?”我说。面对这一突发的“事件”,我依然没有离开正在讨论的话题。
“怎样做?”朋友的表情没有掩盖住他急切想要得到答案的渴望。
“再给他一只碗!”
“来,乖儿子,再给小弟弟端一碗。你是爸爸妈妈最棒的儿子!”一直在安慰孩子的朋友妻已经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