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自己的家庭教育,一定免不了回忆起我的老爸。年轻的时候,一直觉得老爸和其他千千万万爸爸一样,没什么特殊的。可后来,自己有了孩子,老爸来帮我带了一段时间,再后来我妹妹也有了孩子,也强烈要求老爸去帮她带,老爸就回老家帮妹妹。
一来二去,加上自己的孩子也越来越大,对于老爸的教育方式,竟然有了更深一个层面的认识。
我爸爸是个很能干的工匠,他当工人的时候,不仅在机修车间干过车钳冼刨所有工种,当过电工,而且还手工自制全部家具,饲养过鸡鸭鹅,养其他的都还罢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还在家里做了个蜂窝,养过蜜蜂。至于开块自留地,种上四季的蔬菜,简直跟玩儿似的。所以,我从小就很佩服爸爸。
一、让孩子做主
我童年是个比较淘气的女孩,恐怕还很少女孩子淘成我的样子,但爸爸从来没有把我当成个女孩子来看,他不仅不当我是女孩,甚至不当我是孩子。自我懂事起,就开始在家里有了发言权。
我记得,以前家里烧柴火,家家都在楼下有一间柴火棚,堆放燃料,爸爸就拿它做了工作间。有一次,他买来一些木材,准备给家里打些新家俱。天天一下班就在柴火棚里忙活。我对于爸爸正在干的事儿挺感兴趣,常坐在门槛上,一边嚼着随便什么草的茎,一边看。
爸爸好像挺乐意我来参观加陪同,就一边干活,一边跟我讲每一道工序,及其注意事项,比如:为什么有些部位要用钉子而另一些部位则用镙丝。
我常常一坐就是半天,一点也不会腻味。后来我能为猪猪做各种手工制品,只要看一眼就可以知道怎么下手而不需要求助于任何人,大部份得益于那时的耳闻目睹。
最后,上油漆时,爸爸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想用什么颜色。我不假思索地说:要红色和黄色!
看上去爸爸有点踌躇,因为那时候大家家里的家具还都是深棕色居多。但是他和妈妈商量了一下,就真的买回了红色和黄色的漆。最后和我商量,说红色的太刺眼,是否能调成桔红色。
我同意了,桔红色也很漂亮啊。
接下来,老爸就一丝不苟地用刷子,一道道地把漆刷了上去,一道桔红,一道明黄,衣柜、台柜是竖着的条纹;写字台、饭桌的面和床档头是横着的条纹。
很快,我家就面貌一新,变成了桔红和黄色的树林。
我是最高兴的,没有谁家有我自己的家这么美丽,全部的家俱都跟包了一层玻璃糖纸样,闪烁着夺目的光彩。我就在这片色彩的树林里生活到高中住校,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大学的一个假期,我带在学校结交的第一个男友回家见父母,一进门就觉得混身不自在。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些曾经以为再美不过的家具,经过若干年岁月的洗礼,现在看上去这么滑稽,把我家整得像一个破败的马戏团。我暗自嘀咕,这么土,早就该换种颜色啦。但是我没有抱怨,因为我清楚地记得,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再后来,我父母退休了,他们新置了一处房产,我和妹妹都已经各自成家,他们为自己添置了一套原木色的家具,我开开玩笑地问老爸,你们难道不喜欢鲜艳的颜色吗?
老爸呵呵笑,那是你们喜欢,不是我们喜欢。
二、让孩子参与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的父母是爱我们的,但和不少父母不一样的是,他们并不会因为爱而把我们保护起来,反而让我和妹妹很早就参与了成人的生活和事件。
平常的家务事就不用说了。妈妈在帮我做衣服的时候,教我给自己做了条裙子,不是简单的踩缝纫机,而是把缝纫书给我,让我自己选布,依尺寸和比例放样,做版,再剪下来缝上。一直到最后的钉扣子。那时候,我大概十三四岁,初一,刚好学了几何。我还记得妈妈陪我去市场买花布的情形。
我的同学中,很少有人的妈妈让孩子干这个,他们都忙于让孩子学习、做功课,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