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7年02月22日 22:36:30 

  也许你正在为你两周岁的乖儿子整天的翻箱倒柜、追打耍闹而烦恼,“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
  可能你正在为刚上中学的娇女儿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愿和你们说话而气愤,“这孩子是怎么了,以前可不这样子的!”
  或许你正在为读高二的儿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频繁与异性同学交往而担忧,“现在就这个样子,将来可怎么得了?”
  ……

  就是从这些“也许”“可能”“或许”当中,我们不难读出为人父母的“艰辛”:孩子小的时候,担心健康,安全;孩子大了又担心学习,成长。可以这样说,自从这个“小天使”降临后,他(她)便成了你们一生的牵挂。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的种种不解、困惑,也随之而来:活泼好动的儿子经常被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太“疯”向你告状;儿子每次十分钟的作业都要磨蹭半个小时才能完成;名列前茅的女儿总把自己的“心事”藏进那个带锁的日记本里;刚读高中的女儿经常参加集体Party,是不是已经早恋了?……

  我们的家长不禁要问孩子,你们这是怎么了?怎么变得越来越让我们不理解、不可思议了?好多家长已经发出了“孩子,爸妈怎样才能走进你呢?”的呼喊。这就出现了一个亲子沟通问题,就是这个沟通,就难住了几乎所有的家长,话又说回来,与自己的孩子对话就这么难吗?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家长自己的问题,这恐怕还说不好。不过,从我的执教经验来看,还是家长自己的问题。问题的根源不是父母不想沟通,而是父母不会和孩子沟通,不懂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方法,还有一点,当然也是孩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沟通的动机。父母沟通的动机太明显,这样本来很融洽的氛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就像很多家长的做法那样,把本来可以教育孩子的交流聊天,变成了痛斥孩子的“批斗会”,这样孩子能接受吗?潜移默化,用交流启发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来引导孩子,而不是把要表达的意见直接说出来。其实就像移栽一棵树一样,你若从它的根部刨土,这树肯定死掉了,但你从远一些的地方刨,树就容易成活。其实与孩子沟通交流也是同一个道理,不要直接谈网瘾、早恋等等。直接一说孩子当然就烦了,就不愿与你交流了。

  其实家长的这些担心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想了解孩子多一点,无非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但是父母的唠唠叨叨,耳提面命又着实让我们的天使“烦”透了,这其中就有一个艺术在里面。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较难理解的举动,不应只一律责备,而应尝试用一颗少年的心,去理解和开导他们。因为只有有了沟通和理解,才能打开心扉,慢慢建立桥梁,将其纠正过来。

  每一个父母都想走进自己孩子的心灵,但是事实上有99%的父母没有做到,而且还得到了相反地回报。这些都是我们父母和孩子的“代沟”作用的结果。

  要想走进孩子必须先得走近孩子,这是我想要强调的。可能很多父母要问,我们怎么没走近孩子了?我们天天的吃住都在一起,甚至连上学我们都要送到教室门口。所有这些的“近”,都是距离上的“近”,而我今天所强调的“近”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接近”,你可以和你的孩子天南海北,可是你们的心却挨的很近,就是那种“天涯若比邻”的感觉。这比那些整天待在一起,最

  • 父母心得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