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爸爸,大学英文教师.来好网多时,一直潜水。
这是我的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我对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理念是,要让他自己充分地享受、或者说感受他的童年。在快乐的生活中,发展他的身体和智力,还有他的心理。我对教育的作用,或者说教育的意义有所怀疑。我有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教育会把孩子引向何方。一个人的成长是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一些因素并不是我们某些专家的洞察力所能认识清楚的。而孩子周围的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孩子可以自己去感受。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在于他有独特的识别系统。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能够比较正常地得到发展的。
所以,我孩子很小的时候,那时他还不会说话,我就跟他讲话。从表情上看,我觉得他能懂。至少我感觉我和他讲话,他很快乐。待到他能够动手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好多玩具。我并不在意孩子是否保护玩具。他好奇,就让他拆卸好了。我总觉得,他在玩的过程中,会观察到很多的东西,既锻炼了手脚等的身体灵活性,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在语言的发展上,我从来不打断孩子说话,倾听他,不厌其烦地回答他的问题,甚至非常荒谬没有答案的、或不能称其为问题的问题。每当他得到答案,其实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太多的分辨能力,他就非常高兴。这样,他才能再次发问。但是,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好的性格,会觉得挺烦。
不能阻止孩子做我们认为不对的或不利于他成长的行为。比如,他会不按规则玩他的玩具;他会穿大人的鞋子;自己的鞋子也反着穿(据说孩子早期都分不清左右);做饭的时候,他观察火焰,并且设法烧点东西,体验那其中的奥妙;放录音机时,有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听声音,而是为了看那里轮子的转动。
我不逼迫孩子学什么习。首先,我们认为有利于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换言之,有利于他升学的)知识,对于一个孩子,未必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的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其次,即使是想让他早点学知识,也未必像学校教育那样,正规地叫一个手脚都不听使唤小孩子写什么拼音。我的做法是,和你说过,用必要的知识包围他。同时那些知识应该是有趣的和他能用上的。比如,在他的身高范围内,张贴各种带字的挂图、地图等,有利于他了解更多的知识。其实,有的东西我们大人认为他不能学的,他反而出乎意料地掌握了。比如,地图的识别。现在我儿子能找到好多地方,所以,他看天气预报十分有兴趣,并且常问南北方的不同。给他讲的时候,以为他不明白,说不定过几天,他就应用上了。
(有个有趣的例子,关于死。有一天,他问我什么时候能上动物园,我告诉他要到春天,他就问春天怎么地,我告诉他之后,他就问,春天完了是什么,我说夏天,他又问夏天的情况,依此类推,问完了春夏秋冬。我在回答的时候,无意中说,春夏秋冬又一年,一年一年又一年。这时,他说,一年一年又一年,你不就老了吗?吓了我一跳。老了怎么地?老了就是老头了。老头咋地?就死了。死了呢?就埋了呗!你说这个才四周岁的孩子!然后我又问,我变老头了,你呢?我变大小伙子了呗!然后说,爸,我不愿意让你老。我不上动物园了。他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呢,我们又没有专门教他!后来我明白了,这些问题他都问过,我都是漫不经心答的,以为他不懂,就说了。)
不知道讲的主题是什么了。接着说,在孩子的周围放尽可能多的书,他会不自主地学习。现在,我儿子能读好多汉字,根本不用学幼儿园的什么生字。他在那里没有生字。每当电视上出现汉字,他都要问念什么。可以说,我们根本没去教他,他的所得,都是他问来的。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