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孩子,她会有时令你欢心喜悦,有时令你生气发怒,因为她小,也许自制能力差,也许做作业拖拖拉拉,也许弹琴或做作业时思想不够集中,也许老与父母顶嘴或与父母对着干等等,都会引起我们做家长的不满与怒气。当我们想发怒时,会采用什么最好的或最易使小孩接受并能达到正面效果的办法呢?这也许是令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困惑的,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我觉得受益匪浅。我也偿试与摸索了一些方法。
奖励法。暑假期间,我们每天把要做的任务征求小孩的同意后规定好,她只要在我们下班前做完就可以了,晚上是不允许做的,如果白天做得越快越好,剩下的时间全部由她自己支配,她完全可以做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包括可以看电视、看书、 玩游戏等),如果她任务不但快速完成而且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我们吃好晚饭后还可以奖励带她出去溜冰。有了这种奖励后小孩子白天效率提高了许多,连跟她多打几次电话她都会觉得浪费了她的时间,可见这种奖励法很有成效,我们还说如果能坚持下去,还会奖励她出去旅游。但是要强调的是,父母一定要说到做到,说要奖励的一定要奖励,在孩子面前也一定要讲诚信,只有这样我们的方法才行之有效。
换位思考法。每一个学琴的家长时常会为孩子回弹时弹错音而烦恼, 并为孩子回家后尽管家长在旁边不停地提醒还弹错而感到气恼,其实孩子也是想令每一个父母满意的,我想每一个弹琴的父母都听到孩子说:“你来弹弹看”这句话,有一项调查里报道说,“一个30岁的大人与一个小孩同时学弹琴,同学一首曲目,结果大人错的音比小孩的要高出几倍。”这说明了五线普左手右手注意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比较复杂的,所以小孩在弹琴或做作业的时候不要一直不停地旁边指责与训斥。我们换位想想,如果我们家长在上班的时候,你的上司一直在旁边说你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好,你会开心吗?所以家长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充满友爱与欣赏的旁观者,是一个耐心而慎重的提醒者。家长可以用享受的样子来听孩子练琴,让孩子觉得她的学琴活动能够给整个家庭带来快乐。
故事引用法。小孩子会闯祸或与你对着干,当伤害了别人后,脱口而出:对不起。这时你正面教育她或许她听不大进去或影响不够深远。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这时你可以引用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她听,让她自己领悟效果更好。记得我讲过一个“篱笆与钉子”的故事给女儿听:“一个小孩脾气非常爆燥,他爸爸叫他如果发一次脾气就在他家院子前的篱笆上钉一个钉子,篱笆上的钉子钉满了,后来他爸爸说如果现在一天一次脾气也不发,那就从篱笆上拔掉一个钉子,他儿子脾气渐渐改好了,钉子也全部拔光了,可是篱笆上钉子的洞却永远留在了篱笆上。”请问“为什么钉子拔掉了篱笆上的洞还永远存在?”女儿说“因为钉子伤害了篱笆。”我趁机问:那当你伤害了别人说“对不起”有用吗?她马上领悟地说:伤害了别人的心,说对不起没用的,心里的伤疤是抹不去的,以后不能随便伤害别人,要动脑子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故事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与理解。
平等商量法。平时最好少用家长命令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即使这件事情是你额外加出来,孩子不愿做的,你也一定不能命令的语气对他说,这样只会更引起反感。如果你用商量的语气,小孩先会考虑考虑,在你的道理说服下,再会渐渐同意接受的。平等商量,小孩会把父母当朋友,学校里有什么事情他都会拿回来与你交流与分享,这样就更能知道小孩的喜怒哀乐。
调皮可爱的孩子总会有令父母有时生气发怒,请根据自己的孩子性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智慧地对待孩子,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