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
您任重道远,加油加油!!!
最后追加一句,我们养育孩子,但我们不是简单的物质提供者或仆人!
--------------------------------------------------------------------------------
板凳:
我的回复放到了我的原贴那边,这样可以让大家比较知道因果。我现在有点莫名其妙了。
--------------------------------------------------------------------------------
板凳:
忘了说一句重要的了:
新生儿,幼儿不是一张白纸,随着婴儿研究越来越深入,学者们早已发现幼儿不是一张白纸。
--------------------------------------------------------------------------------
日子:
首先借用一下你的原贴部分:“看到这里的父母总说怎么怎么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觉得有些意思。说实在的觉得有些好笑。“
为什么对你的帖子有意见,你或许觉得我理解偏激。假如我真的有偏激,那么都是这些奇怪的感觉及举列做的怪。
我不认为孩子该教还是不该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而认为怎么教才是讨论的关键!
“儿童不是机器,不是小猫小狗,需要成年人来训练,来编辑程序。”
那么依板凳的意见,孩子如果喜欢咬东西,家长就创造一个咬的环境。让孩子尝尝袜子是臭的、钱是带菌的、厨房的火炉的火是热的。因为这些在家庭中是常见物,孩子也一定感觉好奇!你可能又要说“我有说过这样的话吗?”抱歉!我读着就是类似这意思。
其他想法有空再写。
橙色部分借用板凳的话!事先申请,别到时候说我侵权!
--------------------------------------------------------------------------------
日子:
我说的东方和西方=是中国和美国,我是这么说的么?
你真的这么理解吗?
--------------------------------------------------------------------------------
我的好友:
无必要的争论~
呵呵,我记得,我在看王文革老师的一篇文章时看到这样的一句话:
他说:在别的国家里,是怎样生存得更加好的问题,而到了我们的国家里,就是怎样生存的问题了。原因?我不说了。
还有,我明白楼主的意思,同时,觉得回贴的那位同学太偏激了,呵呵。
--------------------------------------------------------------------------------
笨cc:
对于两个帖子的内容,或许是我没有完全理解板凳的意思。
我自己有两个孩子,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为此,我对每个孩子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放到另一个孩子身上,只会以失败告终。(我所说的是教育方式,并不是教育结果。)因此我想,孟母也好,周某人也好,西方追求的个性也好,都离不开咱们老祖宗的一句话:“因材施教”。这句话,其实就是承认了个体的差异,用时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