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种种,不一一例举。
在一开始出现这些端倪时,我显得非常心烦意躁和力不从心。呵斥他,大家都不愉快;温和地叫停,他会很理直气壮地说:“不,妈妈。我要——”不问不管,事情逐步升级,最后影响大家情绪。
当时,我就意识到,这是我的盲区,因为没有预见和考虑对策,所以才会有这个局面。而且,要顾及全家人在团队中的形象,所以才会那样无策。
坏事应该看成好事。我这样劝说自己:他因为没有这种参与集体活动以及和很多陌生人交往的机会,所以还没有学会怎样和他人交往。出现问题时正常的。“要心平气和、要心平气和!”我反反复复告诫自己,不要把他看成是自己的面子,不要太看重别人的评价。
有一些事情也许这一次旅行都不能解决,比如听一点玩笑话会哭,这需要时间来教会他甄别玩笑和伤害的区别和磨练心境。那就由他去,慢慢来。
但有一些问题显然可以立刻解决。
比如零食的问题,我们首先把零食的种类调整一下:撤掉那些含糖分、碳水化合物高的小食品及膨化食品,替换上高蛋白的牛肉干、干果类的小核桃仁、帮助消化的水果等等,即便是零食,也营养全面一些。在外旅游还是需要自由的。馋食是孩子的天性啊。
然后,一路上,我们会多陪他讲话,边走边做游戏,以分散他对零食的“牵肠挂肚”,其实这一招是最有用的。
每天早晨,我们告诉他今天一共的零食是多少,请他自己计划分食。这一招效果也好。
再一个,就是直接的约束:别人吃东西时盯着看是非常不文明的习惯,不可以。
因为你满足他的起码需要啊,你的合理要求,小孩子也愿意接受。
尝试,也就是实践,可以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没有那些错误的尝试,就不会有获得经验的可能。
我喜欢看到他由于心智、体能成长而给我带来挑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