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进行的调查表明:北京只有15%的父母会因孩子帮助别的小朋友、或孩子谦让、诚实而表扬孩子,而上海的父母们对此表现得更为淡漠,比例竟在10%以下,最低的一项比例趋近于零。这些父母担心用传统的道德观来培养孩子,会使他们将来不能适应社会,但他们忽视了: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缺乏爱心、诚实、合作能力的人将更难适应。
该调查还显示:孩子受到表扬和奖励的主要原因,是努力学习,帮家里做事等,多与“听话”有关;而“独立性强”、“不怕困难”、“做事有恒心”、“好奇和探索”等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素质,被父母选择的比例都很低。这表明:不少父母关于孩子成长的价值取向有偏颇。这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误区。
除了调查中提到的,还有一些方面,是我国的父母在表扬和奖励孩子时所常常忽视或误解的,如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法国女士来到一个中国家庭做客,在与女主人聊天,而主人家的孩子在房间里玩。突然孩子绊在椅子上,摔倒了,疼得哭起来。妈妈赶忙过去,扶起孩子,抚摸一阵,又拍打椅子说:“是椅子不好,它弄疼你了,妈妈打它。”法国女士看得目瞪口呆。后来,她大惑不解地问:“明明是您的孩子碰到了椅子,不是椅子碰了您的孩子,您为什么说是椅子的责任呢?”
法国父母就是这样给中国父母上了一课。我们中国的父母,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再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有个正确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