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师和家长看作“多动”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明明就是其中之一,见到他的人都会用四个字形容他—手脚不停。
他是一个活泼、开朗、性格外向的孩子。他的多动确实有点与众不同,除了中午睡觉以外,其余时间一刻不停地动。集体活动时,不是打人就是抢人家东西;老师讲课时他能钻到桌子底下玩;排队时他还会出花样,离开队伍转个圈儿再回来—“他可真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
真正发现问题,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一天玩游戏,欢欢走到我跟前,正要告诉什么事,只见明明非常紧张地跑到欢欢面前,拉着她的手不停地说:“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对不起!”随后他又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你千万别告诉我爸爸。”话还没说完,他脸涨得通红。这时,我有一些奇怪,为什么这么一点小事他怕成这个样子?
后来,从他妈妈那才知道,如明明在幼儿园表现不好,老师告状,回家后他爸爸对他要实行“高压政策”,那就是拳打脚踢,不允许他吃饭。我认为,家长这样做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其结果只会使孩子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于是,明明爸爸来接他时,我向他谈了我的看法,孩子好动是天性,可以跟他慢慢讲道理,且不可采用严厉的惩罚方法,否则给予孩子过多的严厉惩罚,到头来,会使孩子下意识地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良行为,甚至受到压抑而产生其他的障碍。
明明爸爸觉得老师的话有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不再对明明施加“高压政策”,改变了教育方式,孩子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