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之间意见和态度不一致,使孩子有机可乘。
2、孩子经常和年长的儿童或成人一起玩,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有条件任性。
3、家长没有原则地迁就孩子,误将民主等同于无条件地容忍孩子。
4、家长的榜样作用,父亲或母亲发脾气时的行为很容易为孩子所效仿。
5、过多地说教、讲大道理。如经常要求孩子回答:“为什么要这样乱发脾气?”反复警告孩子:“你不应该这样发脾气,”并一次次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理由,类似的“过度教育”,令孩子反感。
6、对孩子的负性情绪反应过于敏感,常常加以批评和指责,结果使孩子原本欠佳的心情更加糟糕,可谓“火上加油”,恶性循环。
7、对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过于执著和坚持,反而使孩子的问题由小变大,造成“对抗升级”,产生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
尽管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但家长可以针对自己的孩子的情况,试试以下办法:
1、家长意见保持一致。如果实在不能达成一致,则宁可放弃当时的管教,事后再作处理。如明知奶奶会唱反调,就干脆等奶奶不在场时再处理这件事情。
2、接受孩子的负性情绪。当孩子发脾气时可以抱起孩子轻轻地安慰他:“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这样, 孩子就会感觉好多了,也就没有机会乱扔东西了。事实上,孩子也并不愿意发脾气,只是他没有更好的方法使自己平静下来。而家长的批评、指责、冷漠和说教往往会使孩子更加烦躁不安。
3、了解孩子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原因。孩子情绪不好、甚至乱发脾气肯定是有原因的,如得不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感觉无聊、疲倦困乏、被同伴排斥、父母关心不够、被教师批评、想做的事情做不好等,家长要通过仔细观察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