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画一棵苹果树时产生了认识上的障碍,他们把叶和果统统都画成一个个圆形。这时我就通过激发思维的形式提高孩子的想象:“叶是长条形的,而你们平时吃的苹果是什么样的呀?”孩子经过我的提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是圆的,有的说是圆的上面有个凹。通过形象思维的快速反应,孩子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顺利完成了作业。从这一点上看,教师的积极诱导是促进孩子的主动性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使他们能勇敢地增强信心,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实际能力。
四、为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从而获得成功感。
不同层次的孩子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应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其增强自信心。教师可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学习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时,对待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帮助幼儿摆一部分,引导他继续下去;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只需在他遇到困难时提示一下就可以了;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这样,满足了幼儿的不同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成功。另外,由于班里幼儿多,让每一个幼儿为所有的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不太可能,所以,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每组5—6名幼儿都能够向同伴讲解自己的作品,使每名幼儿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感。教师在帮助幼儿获得初步成功体验的同时,要逐步提高要求,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帮助幼儿不断提高,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功。
五、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信心。
古往今来,自尊、自信总是被看做是成功的秘诀,没有了自信,没有了自尊,人便失去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只有具有自信心、自尊心和其它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今后的生活中才有可能经常获得成功。教师和家长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去感染孩子,使孩子在“有法为依”的境遇中不断地驱动前进的信心,产生一种自然的开拓精神。这样,在不断取得成功的良好作用下,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的有效磁场,使孩子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里充满热爱、理解、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