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暗示。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习惯了跟爸爸妈妈讲条件,那到了他要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老师怎么可能跟每个孩子讲条件呢?到了孩子3岁以上,父母就要注意以引导讲道理为主,只要父母花点心思,讲道理时讲得有吸引力一点、有说服力一点,那孩子还是能听得进去的。
父母说法
不奖励就不听话
陈小姐(30岁,政府公务员,儿子董天鸣3岁)
孩子太小,你根本没法跟他讲道理。像他很晚了也不睡觉,你跟他说明天精神会不好啊,身体的抵抗力会降低啊,这些他哪听得进去呢?又好像如果在别人家做客,他吵着要回家,跟他慢慢讲道理吧,那不把人家主人给晾在一边了。而且,他也不一定就能听得懂。不如给他一些小奖励哄哄他来得快捷和实际。等他大一点,再慢慢教育也不迟吧。
说“不”更有用
汪钧发(35岁,物流公司管理人员;儿子汪鸿5岁7个月)
在我儿子4岁的时候,我跟他提出如“吃完饭就可以看动画片”之类的条件,总是百试百灵,他会为了看到他着迷的动画片或者得到一次去公园玩的机会而很快地完成我给他的任务。但是当他踏入5岁,他的自我意识忽然变得很强烈,哪怕是我开出很吸引人的“条件”,他有时真的很犟,不做就是不做,但我们要求他做的,也只是让他别看太久电视或者快点完成功课之类的事情,都是为了他好。这时,我就觉得,跟他强硬点说“不”会比给他机会讨价还价要有长久的影响力。至少他该知道,父母尊重你同时,你也必须尊重父母。
事实上,“条件交换”教育并不是不好,其最基本的问题是在于怎么用,如何用到点子上,在使用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完成事情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事情的好习惯,并且逐渐过渡到不用条件交换就可以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所以,一种教育方式该怎样运用,怎样才能发挥得更好、更到位才是父母们应该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