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儿子快乐地走向美国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06年11月27日 21:10:02 

        陆昌瑞高考那年,以高分被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最终,他选择了美国的科尔盖特大学。其实,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已经陆续收到了许多来自美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然而,他的父亲陆永昌却说,小时候,昌瑞淘气、任性、好动,在幼儿园和小学,经常被老师“留下”;他智力一般,甚至经常丢三落四;他是个球迷,乓乒球、足球……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如何成才的呢?陆永昌说——

  开发”快乐,为孩子成长创设环境

  对大多家长来说,快乐与学习是一对矛盾体。寒窗苦读,一个“苦”字,说明了学习本就是以苦为基础的。陆永昌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快乐与知识的获得并不矛盾,最重要的是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快乐成长与学习的环境。

  陆永昌家住在一幢临近铁路的楼房里,窗前100多米就是火车站。这样的居住环境,决定了昌瑞不懂事时便对火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火车从远方“呜呜”而来,他就会惊奇地瞪大眼睛,专注地感受着火车带来的震荡;而每当火车离去,他也会静静地倾听,直到“隆隆”声渐渐远去……这成了他的一种向往。

  那时候,昌瑞还不会说话。

  虽然昌瑞除了哭,什么都不懂,但陆永昌注意到他对声音十分敏感,就坚持为他讲故事、唱儿歌,让他快乐地吸收各种有用的知识。果然,当昌瑞学会说话不久,就能流畅地背诵童话故事、儿歌了。

  和别的孩子一样,让昌瑞得到快乐的还有玩具。只是,昌瑞的玩具与别家的不同,个个面目全非。因为昌瑞总想看看这玩具里面都有些什么好玩的:为什么电动车会动?变形金刚可以变形?……他的头脑里装着太多的问号,只有拆开玩具才能得到答案。

  陆永昌对此的态度是:尽情地拆。拆完装不回去,就陪他一块儿装。

  由于陆永昌的“放纵”,昌瑞对“拆”东西形成了习惯,为此惹出一场大祸。

  那天,陆永昌打开电脑,想把一份重要资料调出来。然而,他试了几次,都无法开机。显示器正常、电源正常、机箱正常……这到底是哪儿出了毛病?陆永昌百思不得其解。

  “爸,”昌瑞低着头走过来,胆怯地说,“我—电脑—拆过了—”

  “什么?!”陆永昌气得手都抖了,”谁让你碰电脑的?”

  “我想看看,”昌瑞怯怯地说,”里面都是什么……”

  陆永昌顾不上和他说下去,匆忙打开机箱,这才发现,看似完整的机箱里,各种装置已经乱成一团,不由气得跳起来,举起了巴掌。

  昌瑞知道自己闯了祸,一副愿打愿挨的表情。陆永昌叹了口气,把手放下了:孩子喜欢探索,这也没什么错啊。最后,还是和他一起把电脑重新装好,并为他订了一份《电脑报》。

  从那以后,昌瑞玩游戏、设计程序、拆装电脑更方便了,几乎是按每期的《电脑报》不停地改造着电脑。

  这种快乐的学习习惯,一直陪伴着他。上小学时,因为他无所不懂,小伙伴们封他“小博士”的头衔。进入大学,生物实验课他拿了个第一,还在学校电脑机房当上了高级咨询员。

  与他“过招”,底线内的“淘”可以放任

  孩子淘气、惹事生非是最令家长头痛的一件事。每当孩子淘气时,懂点家教知识的家长,会讲道理、苦口婆心进行引导;再犯错,便有些压不住火气,声调高了;第三次,家长就会把那些家教知识抛到脑后,拉过他一顿打。陆永昌的底线是,只要没违反规则,就让昌瑞尽情地“淘”。

  上幼儿园的时候,昌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淘气,到了小学,他的“淘”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陆永昌三天两头就得因为这往学校跑。

  “老师,这次又是因为什么事?”在昌瑞老师面前,陆永昌已习惯了低声下气。

  “他特别好动,上课坐不住

  • 父母心得推荐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