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成长问题的元凶原是父母关注太多!(2)

妈咪爱婴网 www.baby611.com 2015年05月08日 10:23:15 

  我们的孩子心理健康与否、性格健全与否,并不在于T是什么样的性格,而在于T对自己性格的接纳程度;

  因为接纳程度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满意度;

  一个人若与自己的内在都无法和谐相处,总是别扭、纠结、冲突过多,那么他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相处就无法自在、自然,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和性格健全水平也就低于他人。

  回到上面这个案例;

  一个活跃的、爱说话的孩子,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和家人或者朋友互动,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如果只是一味地想要让孩子安静下来,除了能让大人得到片刻的宁静,又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呢?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学会转换教养方式

  有一些父母也许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的要求低,相处也就融洽,但是随着孩子长大,问题慢慢就来了;

  这些问题之所以出现,其实原因在于孩子长大了,而父母却还停留在原地打转;

  父母的眼睛里“照见”的,还是一个孩子的模样,殊不知自己的孩子,早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依赖父母的小婴儿了;

  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我女儿快9岁了,过去一直比较听话,近几个月不知怎么?总顶嘴,什么事总要给自己一个开脱的理由,哪怕是一盒巧克力明明是自己吃完的,非要说是爸爸妈妈吃完了,她只吃了三四颗;

  写作业、弹钢琴,我让她做她总要找个理由跟我辩解;

  今天我陪给她听写单词并帮她记不会的,她不是抠鼻子就是抠手,我制止她,她不听我生气之下打她手两巴掌,她又哭又闹跟我吵还气势汹汹打我、骂我、威胁我;

  我真的好绝望,从小在她身上下了那么多辛苦,到现在除不会感恩倒学会处处挑剔、厌恶、指责;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依据上面的描述,9岁的女孩有提前进入青春期的预兆;

  脾气秉性的突然转变,以及强烈的逆反心理都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常见现象;

  所以,父母是时候转变以往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互动模式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和自主、自控的需求不断增加,所有父母都应学会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比如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父母最好能够和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帮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

  处于逆反期的孩子,总是喜欢违背家长的意愿,做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的事情,其实这正是因为孩子处于身体发育日渐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

  对此,父母要学会撤离,给孩子留更多做决定的空间,并对孩子的情绪反复予以理解、共情,对孩子的合理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但绝对不是替代孩子的成长,甚至把原本属于孩子的事情,都还包揽到自己身上;

  比如上面这个案例中,无论是孩子的作业还是兴趣培养,妈妈的干预都过多;

  也许真相是,孩子并非不喜欢学习、并非学不会,只是在强烈抵触妈妈给自己带来的限制、抵触那种非常令人窒息的不自由的感受。

  在很多家庭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形;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而父母却一直原地踏步;

  2岁以内的孩子,也许需要父母更多地“包办”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但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生存能力的增强,社会化的成熟,逐渐会越来越不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干涉;

  当然,孩子永远都会需要父母的倾听和接纳;

  孩子越来越大,往往父母给孩子一副倾听的耳朵,就已经是为孩子成长做得最好的事情了。

  别用大人的思想去揣度孩子,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常常看到,越是了解孩子的人,在孩子面前就越是谦虚与虔诚;

  只有那些不懂孩子的,才会在孩子面前要很多权威、要服从,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对他们做好与坏的评判,或者直接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且自以为是为孩子好;

  比如下面这个妈妈的留言:

  我十一岁的儿子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很念旧,他的房间里堆满了他玩过的旧玩具,旧书等,就连我们家去年的挂历都不给扔,他认为每样东西都很有纪念意义;

  几年前我硬扔掉他烂掉的被子,他哭了好久,现在还记得这件事;

  我的困扰是不想他收藏太多没用的东西在房间里我想教会他有些东西是不能一辈子拥有的;

  我的想法有问题吗?有必要去改变他的做法吗?

  这位妈妈不希望孩子收藏太多没用的东西;

  在妈妈的观念中,想必这些没用的东西占用了很多妈妈有用的空间,所以引起妈妈的不满;

  妈妈用“没用的东西”来形容孩子收藏的物品,但这个物品到底有用无用,恐怕应该是孩子说了算;

  孩子之所以会收藏,这些东西一定是对孩子来说,在某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的;

  以上这些,妈妈统统没有想过,或者说,用自己的脑子去想了孩子的心思。

  • 父母心得推荐
  • 关注我们